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术语
血管完整性的破坏所致的急性神经功能改变
病理
超过33%的病例未发现潜在病因
前循环>后循环;左>右
影像
“岛带”征=岛叶皮层边界不清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yperdense middlecerebral arteries sign,HMCAS)=血栓栓塞的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
CTA在急性期可显示局灶性血管异常
DWI是对缺血性损伤敏感性最高的序列
动脉闭塞后45分钟内即可出现弥散受限
灌注成像可明确缺血半暗带
动脉管壁影像学检查可检出血管病变
临床问题
可误诊为癫痫(发作后表现)杰克逊麻痹
作为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儿童卒中患者常有迟发表现(>24小时)
美国发病率(2~3)/100000每年
死亡率0.6/100000
较成人恢复能力更强
针对固定性血管和小血管病变的主要治疗是阿司匹林
(左图)4月龄患儿,左利手,横断位T2WI示左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成熟脑软化灶形成。左右利手的偏好不应出现于12~18月龄前。(右图)镰状细胞病患儿,继发烟雾病,横断位增强T1WI扫描示强化的脑沟动脉呈典型的“爬行常春藤”征→。大脑中动脉狭窄远端分支内的缓慢血流,使得造影剂缩短T1的作用克服了流空效应,形成高信号
(左图)15岁少年患者,言语困难伴右手无力,横断位CT平扫示大脑中动脉密度升高↑。患者于症状出现后12小时前来就诊,仅予阿司匹林治疗。(右图)同一少年患者,横断位ADC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远端弥散受限↑。脑软化形成,但6个月后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即使在影像学表现相同的情况下,儿童神经功能的恢复能力明显高于成人
本文摘自《儿童神经影像诊断学》
活动页面累计签到4天获半年数字报
活动页面累计签到8天获1年数字报
活动页面累计签到15天同时阅读所有本书荐读章目者获实体书抽奖机会
(抽奖说明:本次活动抽奖名额根据书籍情况不同,本书抽奖限额1名,获奖者免费获赠《儿童神经影像诊断学》实体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