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肿瘤发生时,身体会有哪些异常表现?淋巴瘤、乳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白血病、妇科肿瘤……被这些肿瘤盯上后,该如何走好抗癌之路?如何在治疗甚至治愈肿瘤的同时,让患者因病而受损破碎的身心和生活得到“治愈”?
头颈科主任杨安奎教授、主任医师:科学认识甲状腺癌,接受规范诊治,既不恐慌,也不轻敌!
不是所有甲状腺癌都是“懒癌”。对于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等恶性度较高的甲状腺癌亚型,除了手术以外,我们还可以打好靶向治疗、化疗、放疗等治疗“组合拳”。甲状腺髓样癌术后除了常规的超声、CT等检查手段,还可以通过抽血查降钙素这一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来监测肿瘤是否复发、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发生远处转移时,如果原发肿瘤有手术指征,建议切除原发肿瘤、清扫颈部淋巴结后进行碘131治疗。如果原发肿瘤无法手术,或碘131治疗无效,则可以选择靶向治疗。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出现远处转移时,可以选择靶向治疗。
妇科主任李俊东教授、主任医师:预防癌症应科学,精准筛查是关键!
乳腺癌的患者如果是有家族性遗传特质的或有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合并卵巢癌的风险会升高,如果是没有基因突变的患者合并卵巢癌的风险与普通人群相当。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如果直系亲属里出现了两个患者,最好检测是否携带易引起乳腺癌和卵巢癌的BRCA基因突变。
有基因突变则建议3~6个月就到医院随访一次,或者在完成生育后做预防性切除。具有高危因素如年龄>50岁,未婚或晚婚、不育或少育、不哺乳者,使用促排卵药物的不孕者,常吃高动物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者,应该重视筛查和定期检查。此外,多吃蔬菜、维生素及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可以减少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内科黄慧强教授、主任医师:生命虽脆弱,但希望永存,与医生携手,与家人守望,共同抗击淋巴瘤,永远坚定地相信,胜利属于勇敢的心。
对于复杂的淋巴瘤患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首先是确诊和分期,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同时注意饮食、休息和心理疏导等方面,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另外,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预后良好的患者,首先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其次是定期复查和随访,即使病情好转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或并发症。此外,要避免接触病原体和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家人朋友一起共同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主任医师:“脑”瘤防治,“头”等大事!
目前确有个案报道头部受过外伤的人后续患有胶质瘤,但并没有权威的流行病学证据能够表明两者具有因果相关性。胶质瘤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也是极其罕见的。一般不会向中枢神经系统外转移。经过统计,全球报道的约200例。复发患者积极接受我们的进一步诊疗,包括手术、再程放疗、二线化疗、电场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仍是有机会获得长期生存的。
血液肿瘤科主任梁洋 研究员、主任医师:“慢淋”可防可治,做好预防是关键!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容易在中老年人群发生的恶性血液疾病,其进展慢,但是不可以忽视,应该从规律体检,提高自身免疫力、心态、环境与饮食等方面进行预防,做好这几件事:
常规防癌体检,年龄超过40岁,应该每年到正规医院进行防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治。
提高自身免疫力,可通过日常的体育锻炼,如慢跑,走路,太极拳等,使体质健康旺盛,增强抗病能力,但不宜运动过量。
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以免情绪过度激动伤害人体脏腑。
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和化学物品,即使因其他的疾病需要化疗,也要增加相关的防护措施。
饮食中应该补充高蛋白饮食,进食富含维生素和铁的物质,食欲不佳时,可以少食多餐,保证每日热量摄取。
可以在中医医生专业指导下,适当使用中药养生的策略,提升机体免疫力。
乳腺科副主任唐军教授、主任医师:防治并重,心身同治,我们一起努力!
随着乳腺癌各种治疗手段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彻底治愈。但乳腺癌患者往往心理压力比较大,医生要重视如何帮助患者实现快速的心理状态恢复。
我个人的经验是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对患者直言相告,患了肿瘤并不是绝路,让患者看到治愈的希望。乳腺癌治疗丰富多样,预后也相对较好,治愈的希望很大,70%~80%的患者能够得到治愈。
第二,治疗不仅仅是医护的工作,更需要患者和家庭成员的一同参与。促进患者快速心理康复的,是要让患者真正体验到医生,家人对她的关怀,帮助她们共同的渡过难关。
第三,我们要帮助患者全方位考虑治疗及相关的问题。不仅仅是手术,放疗和化疗,同时,我们要站在患者本人的角度去考虑她的家庭、工作,甚至是否有生育的需求并给她合理的建议。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平复心情,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来。
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