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一张特殊麻醉体位的照片“火”了: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一位麻醉科医生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全程跪在地上为其施行麻醉。
该患者今年81岁,因交通事故导致双下肢粉碎性骨折,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常规麻醉是椎管内麻醉,但是这位甘肃患者听不懂普通话,完全无法交流。强行摆侧卧位对患者来说太痛苦,而患者身体条件和经济情况又较差,不适合全身麻醉。
在大家面临两难选择时,钱艇副主任医师决定施行坐位椎管内麻醉,这个决定让在场所有麻醉医生都很惊讶,因为这个麻醉体位很不常见,要求医生对解剖非常熟悉,而且要摒弃自己熟悉的操作习惯,最重要的是当患者坐在手术床上,麻醉医生需要弯着腰,同时另一位医生扶着患者,这样造成了手术床只能降到最低;同时又带来一个新的难度,手术床太低,麻醉医生怎么施行麻醉呢?突然,令在场所有人惊讶的一幕诞生了:钱主任跪在地上娴熟地完成了坐位椎管内麻醉。因为高龄和体位原因,麻醉施行了20分钟,效果很好,钱主任站起来时轻轻地说了一句“脚有点麻”。手术历时4个小时顺利完成,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已送回到病房。
一场特殊麻醉的背后是医生对患者的关爱与呵护,愿这一人间温情永远传递下去。下面为您介绍7月19日《中国医学论坛报》的精彩内容。
一查到底,严肃问责,坚守安全底线——习近平对吉林长春长生疫苗案件作出重要指示 (详见A2版)
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疫苗案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一查到底,严肃问责,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此前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疫苗事件作出批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线,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解读 (详见A3~A4版)
近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8版《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新指南涉及21个临床问题,68条推荐意见,数百篇参考文献,内容详实,对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日医院呼吸中心翟振国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辰院士针对新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本报节选部分篇章以飨读者。
放疗专栏——从技术到方法,放疗为食管癌治疗“添砖加瓦”(详见B1版)
食管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放疗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单纯放疗的疗效并不理想。食管癌是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应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还能起到放射增敏、增加局部疗效的作用。目前,以手术、放疗、化疗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正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食管癌的治疗中。本报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邱波医师和刘慧医师回顾综述食管癌放疗的现状及进展。
阿司匹林“灵不灵”,体重说了算?(详见C1~C2版)
7月12日,《柳叶刀》杂志刊发一项研究结果,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预防和肿瘤预防中的效果具有体重依赖性: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对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只存在于体重<70 kg人群;在体重≥70 kg人群,超过80%的男性以及约50%的女性不能从低剂量阿司匹林中获益,甚至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增加。研究者指出,“一刀切”的给药剂量并非优选,未来我们需要探索更为合理有效、个体化的阿司匹林给药方法。本报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刘梅林教授为您解读该项研究。
内镜新视角《磁锚牵引ESD在胃病变中的应用》(详见D1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利用各种电刀对大于2 cm的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病变的治疗。但ESD操作难度大,尤其是黏膜下视野狭窄的问题,给ESD手术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可能造成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目前,一些医疗器械公司联合内镜医师研发出了数款ESD辅助新设备,希望能够提高ESD手术质量。本期内镜新视角专栏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张澍田教授团队为您深度解析磁锚牵ESD的利与弊。
图 磁锚牵引系统
A:外磁体[845.8N,534 毫特斯拉(mT)],直径50 mm,高度50 mm
B:内磁体(5.3N,296mT),外圈直径7 mm,内孔直径2 mm,高度5.2 mm
C:内磁体由一号手术线固定于止血夹前端
D:可调节机械臂协助牵引固定外磁体
E:内镜视野下磁锚安装效果图
《中国医学论坛报》徐嘉惠 编辑
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7月26日《中国医学论坛报》,或“壹生”APP资讯平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