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彭小东教授:靶向联合局部治疗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化疗效,瑞戈非尼120mg兼顾应用疗效与耐受性
彭小东 教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江西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消化道疾病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学组 委员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肝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肿瘤精准诊疗分会 常务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肺癌分会常务委员
江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治疗难度大,依据患者肝转移病灶是否具有切除性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诊疗讨论后决定最佳的处理方案。若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原发灶无症状,短期内出现肠梗阻或肠穿孔风险较低,则肝转移病灶可适当放宽干预指征。对于临界可切除的肝转移灶,可先行转化治疗,治疗方案可选择靶向联合化疗,随后再行局部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可选择直接行局部消融联合全身化疗,待病灶退缩后行手术治疗。彭小东教授分享到:“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通过行载药微球承载加强化疗药物的介入治疗后再联合全身用药可获得很好的转化治疗成功率。
局部联合靶向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近年来,靶向药物瑞戈非尼的上市也为不同癌种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生机。瑞戈非尼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仍有待研究。但瑞戈非尼已被推荐为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标准治疗方案。瑞戈非尼在临床应用中的起始剂量经过科学和真实世界的研究与探索。临床应用初始,曾使用过160mg起始剂量的瑞戈非尼。但实践过程中,发现患者在该剂量下常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随后,瑞戈非尼的起始剂量普遍减少为120mg,临床实践中显示瑞戈非尼在降低起始剂量的同时未影响药物疗效。相关基础研究在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中均证实120mg瑞戈非尼能够达到较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同时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生的副产物浓度较低,若将瑞戈非尼加量至160mg,虽然AUC可以进一步提高,但副产物浓度也更高,在临床上较易产生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中应用瑞戈非尼的剂量应根据患者体重和一般情况决定,若患者体重>45kg,一般情况可,建议起始予患者瑞戈非尼的剂量为120mg;若患者体重<40kg,一般情况差,应考虑给予较低起始剂量的瑞戈非尼,通常为80mg。
李志伟教授:瑞戈非尼起始剂量可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设定,HAIC联合全身系统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值得期待
李志伟 教授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一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MDT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委员、东北区肿瘤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结直肠癌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消化道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委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靶向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微创治疗分会 常务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瑞戈非尼在上市研究中推荐的起始剂量为160mg,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该剂量引起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较大。后续有研究显示,瑞戈非尼起始剂量从80mg开始,逐渐爬坡式调整为120mg和160mg的给药方式能够使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明显增强,且临床治疗疗效未受影响。李志伟教授分享到:“但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临床应用中,瑞戈非尼通常以120mg作为起始剂量。根据患者用药后疗效和对药物的耐受性两个主要因素决定后续治疗剂量。若患者疗效和耐受性都很好,可以考虑维持120mg的治疗剂量或增加用药剂量至160mg,若患者疗效好,但耐受性差,可以将瑞戈非尼剂量再调整至80mg。”因此,临床上应用瑞戈非尼的起始剂量设置为120mg较为科学合理,后续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时也较为灵活。
IPAC研究显示,对于不可切除的4期结直肠癌无症状原发灶切除组的获益并没有显著优于化疗组。但该研究尚未得到其他数据的论证支持,目前对于该研究的结论尚不可作为最终确定的理念进行推广。肝转移和腹膜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长短。肝转移患者的治疗一定要根据患者整体状况而定,如果患者肝脏负荷特别重而原发灶没有任何症状、不影响正常饮食和排泄,可以不处理原发灶;若患者肿瘤负荷较轻,同时存在转化治疗困难,仍建议积极行转化治疗后优先处理肝转移病灶,待肝脏局部达到无疾病状态(NED)后再考虑是否需要处理原发灶。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是转化治疗的重点人群,截至目前,单纯药物治疗的转化治疗成功率欠佳。局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肝转移病灶的研究正在尝试中,初步结果显示可增加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化治疗成功率。但仍然有很多细节值得探索,包括给药频次、剂量选择、周期设定等等。总的来说,HAIC治疗的价值值得肯定,相信未来在此领域能够有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并指导临床工作。
封革教授:瑞戈非尼剂量递增给药方式患者耐受性更佳,局部治疗联合TKI口服治疗或可带来新的获益
封革 教授
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
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肿瘤康复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委员会胃癌学组委员
江苏省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委员
江苏省老年肿瘤学会委员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大肠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放射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南京市肿瘤质控委员会委员
南京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南京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委员会委员
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临床研究》杂志编委
瑞戈非尼是结直肠癌三线治疗的标准方案,目前常采用剂量递增的方式给药,初始给药剂量可以从80mg开始,逐步递增至120mg,最后递增至160mg。若一开始就使用标准计量,很多患者可因腹泻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而减量,甚至拒绝继续用药。研究显示,递增给药方式能够使患者生存期得到最大获益。因此,临床上应用瑞戈非尼时可采用从80mg起始并逐渐递增剂量的方式给药。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占所有结直肠癌患者比例约40%-50%。大部分肝转移患者倾向于选择转化治疗,进而达到局部NED。达到NED的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可相对延长。因此,首先需要判断肝转移患者是否有条件接受转化治疗,若可转化,则可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方案;若不可转化,可行相关基因检测,并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确定治疗方案。“目前,我们也和介入科开展合作,研究局部介入治疗减轻肿瘤负荷对肝转移患者延长生存期的获益。”封革教授如是分享到。
局部治疗联合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可能给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带来获益。首先,由于不使用化疗药物,患者相对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其次,局部治疗可有效降低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转化治疗成功率;再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都更好。因此,局部治疗联合TKI或可成为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有效武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