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此外,凝聚“百万分之一”的超罕见病患者群体心声、旨在提升社会各方关注的“超罕见病IP标识”也在会议期间正式发布。
值此会议之际,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黄艳教授接受采访,围绕庞贝病的康复需求、多学科诊疗团队的作用、早期诊断的障碍与克服措施,以及患者教育与全程管理等方面,分享了她的独到见解与宝贵经验。
黄 艳 教授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引导式教育和高危儿早期干预学组副组长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脑性瘫痪与发育障碍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残疾人康复学会副会长、儿童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青委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康复学组副组长
山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黄艳教授:庞贝病作为糖原贮积症的一种类型,属于罕见遗传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病在婴儿期进展迅速且病情严重,未经干预治疗的患者约在一岁左右可能因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死亡。晚发型庞贝病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主要表现为盆带肌及中轴肌无力,儿童期即可能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但因症状不典型且医生认知不足,容易漏诊。
晚发型庞贝病患者早期可能表现为蹲起困难、上下楼梯无力、独走姿势异常、仰卧位坐起困难等,病程中可能合并脊柱侧弯,少数患者表现为呼吸肌无力,活动后出现喘憋,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由于该病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且年龄跨度大,诊断存在诸多困难。儿童康复科常因患者走路姿势异常、上下楼梯困难、下肢乏力、易跌倒等症状接诊,这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对罕见病的认识,并利用疾病画像早期筛查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及时应用酶替代疗法等修正治疗药物,避免症状加重。
在康复治疗方面,一般建议对症治疗,针对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进行康复干预。对于合并肌无力的患者,需加强核心肌群及下肢肌肉力量训练;对于合并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进行呼吸肌激励训练;对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于脊柱侧弯患者,康复任务更为艰巨。由于脊柱旁肌肉肌力下降可能导致脊柱侧弯比例升高,需将康复关口前移,在侧弯尚不严重时即开始进行脊柱旁腰部肌肉肌力训练。若患者姿势控制不佳,可选用相应辅具辅助姿势控制;若脊柱侧弯角度超过25度,建议配备矫正支具,避免侧弯进一步加重。
康复方案的制定需基于详尽的患者评估,明确功能障碍后,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可有效改善庞贝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您所在的科室如何在多学科诊疗团队中发挥作用?实现庞贝病的早期诊断目前存在哪些障碍,以及应该如何克服这一障碍,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黄艳教授:针对庞贝病患儿及其他神经肌肉病患儿,科室主要从运动落后、肌肉力量下降以及脊柱侧弯等方面进行梳理评估。脊柱侧弯是早期筛查这类患儿的重要线索,康复科常接诊因两侧肩膀不对称、肩胛骨不对称等脊柱侧弯症状就诊的儿童。随着对庞贝病认知的加深,科室在遇到儿童期脊柱侧弯患者时,会考虑是否存在合并庞贝病的可能,并开展肌电图、肌酶等相关检查,必要时进行酶学及遗传基因测定,以尽可能明确诊断,避免因重视不足而延误诊断。
在多学科诊疗团队中,康复科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细致观察患儿的运动功能、肌肉力量及脊柱形态等,为其他科室提供关键线索。同时,康复科与其他学科紧密协作,共同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然而,实现庞贝病相关罕见病的早期诊断仍存在诸多障碍。一方面,这类疾病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医生认知不足,易导致漏诊误诊;另一方面,相关检查手段如肌电图、酶学及遗传基因检测等在基层医疗机构尚未普及。
为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医生培训,提高医生对罕见病的认知水平,确保在遇到疑似病例时能够及时识别并转诊。其次,推广普及相关检查手段,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使更多患儿能够早期接受诊断和治疗。第三,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为患儿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
黄艳教授:在罕见病的综合管理过程中,对患者家长及家庭成员的科普宣教至关重要。需帮助家长深入了解疾病本身,包括疾病的表现形式、可能引发的功能障碍等。同时,要让家长清晰认识到多学科联合协作能为患儿提供的全方位帮助。
通过科普宣教,家长不仅对疾病有了全面的认知,更能深刻理解康复在患儿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只有家长充分重视康复,才能积极配合康复科医生与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共同帮助患儿减轻功能障碍,提升生活质量。
在患者全程管理方面,应构建一套完善的体系。从患儿确诊开始,便为其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记录病情变化、康复进展等信息。康复团队需定期对患儿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方案。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患儿情况,解答家长疑问,让家长全程参与患儿的康复过程。
此外,还应注重患儿的心理关怀。罕见病患儿往往因身体状况不佳而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康复团队应细心关注患儿心理状态,适时给予心理疏导与支持,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强化患者教育与全程管理,我们医生能够为罕见病患儿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康复服务,助力患儿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MAT-CN-2508079,有效期至2027年4月 预计批准日期2025.4 v1.0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学术交流或了解医学资讯目的使用,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推荐和推广。本文章所含信息不应代替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的医疗建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