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甘油三酯升高,与 5 种慢性疾病相关
指导专家
我们常说的血脂,包括2种主要成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不久前公布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指出,进行有效、长期的高甘油三酯管理,不仅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还能减少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我国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患病人群涵盖了所有年龄段,40 岁以上人群甘油三酯升高(2.26 mmol/L以上)的患病率为22.4%,但人们对它的熟悉度远不及“高血脂”和“高胆固醇”。
《共识》执笔人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谢坤介绍,血脂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前者主要用于合成细胞和激素;后者用于储存多余的热量。
由于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多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重视胆固醇水平。但有些人在控制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后,仍会发生严重的心脑血管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患者在控制胆固醇的同时,应关注甘油三酯升高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与高胆固醇血症相比,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各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涉及面更广。《共识》指出,高甘油三酯血症与5类疾病相关。
肥胖及糖尿病
高达50%的超重和肥胖人群会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往往还伴有高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水解增多,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多,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另一方面,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细胞凋亡,从而促使2型糖尿病发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心血管疾病
急性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会使胰腺局部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pH值和微环境改变,发生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钙超载等,进而导致急性胰腺炎。
慢性肾脏病
甘油三酯升高有可能引起慢性肾脏病,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共同存在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高达44.4%。
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甘油三酯增高,如摄入过多油脂和糖、饮酒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肾病综合征和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导致甘油三酯增高;妊娠状态、某些药物也会影响甘油三酯水平。
甘油三酯轻度升高(1.7~5.7 mmol/L):
排除继发性因素后,首先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如果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可选择他汀类药物、ω-3脂肪酸、贝特类药物治疗。
甘油三酯重度升高(5.7 mmol/L):
除改善生活方式外,重点预防急性胰腺炎。建议服用贝特类药物和/或ω-3脂肪酸。
调整饮食结构
坚持适量运动
来源:生命时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