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甘油三酯升高,全身代谢跟着乱套!超过这个值就该控制了

2023-08-31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甘油三酯升高,与 5 种慢性疾病相关


指导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谢坤


我们常说的血脂,包括2种主要成分:甘油三酯胆固醇




相较于胆固醇水平异常,很多人查出甘油三酯超标后未予以足够重视,给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不久前公布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指出,进行有效、长期的高甘油三酯管理,不仅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还能减少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甘油三酯多高才算“高”?


甘油三酯其实就是脂肪,也就是“油”的学名。我国2007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关于甘油三酯的判定标准如下:

  • <1.70 mmol/L为适当水平;
  • 1.70~2.25 mmol/L为边缘性升高;
  • ≥2.26 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我国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患病人群涵盖了所有年龄段,40 岁以上人群甘油三酯升高(2.26 mmol/L以上)的患病率为22.4%,但人们对它的熟悉度远不及“高血脂”和“高胆固醇”。


《共识》执笔人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谢坤介绍,血脂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前者主要用于合成细胞和激素;后者用于储存多余的热量。


由于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多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重视胆固醇水平。但有些人在控制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后,仍会发生严重的心脑血管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患者在控制胆固醇的同时,关注甘油三酯升高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甘油三酯和5类疾病相关


与高胆固醇血症相比,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各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涉及面更广。《共识》指出,高甘油三酯血症与5类疾病相关。



肥胖及糖尿病

高达50%的超重和肥胖人群会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往往还伴有高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水解增多,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多,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另一方面,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细胞凋亡,从而促使2型糖尿病发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营养过剩、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肝脏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虽增多,但甘油三酯的合成远超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甘油三酯逐步在肝细胞胞浆内沉积,这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


心血管疾病

虽然甘油三酯不会直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但甘油三酯脂蛋白可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急性胰腺炎

甘油三酯血症会使胰腺局部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pH值和微环境改变,发生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钙超载等,进而导致急性胰腺炎。


慢性肾脏病

甘油三酯升高有可能引起慢性肾脏病,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共同存在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高达44.4%。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脂肪酸合成增加,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受到抑制,导致甘油三酯降解减少,进而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


甘油三酯,饮食是重点


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甘油三酯增高,如摄入过多油脂和糖、饮酒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肾病综合征和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导致甘油三酯增高;妊娠状态、某些药物也会影响甘油三酯水平。


生活方式干预和治疗原发基础疾病,是降低甘油三酯的基础。对于不同甘油三酯水平的人群,解决方案不同。


甘油三酯轻度升高(1.7~5.7 mmol/L):

排除继发性因素后,首先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如果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可选择他汀类药物、ω-3脂肪酸、贝特类药物治疗。


甘油三酯重度升高(5.7 mmol/L):

除改善生活方式外,重点预防急性胰腺炎。建议服用贝特类药物和/或ω-3脂肪酸。


无论甘油三酯水平是轻度升高还是重度升高,生活方式干预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疗基础。




调整饮食结构


在血脂4项指标中,最易受饮食影响的就是甘油三酯。摄入的脂肪多一点,甘油三酯就会升高,少吃高脂食物就会下降。


  • 控制总热量,保持正常体重。坚持低脂饮食,既要少吃动物性脂肪,也要注意减少烹调用油,少吃油炸、烧烤食物。

  • 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少摄入含精制碳水化合物及添加糖的食物,例如做菜时不加蔗糖、少摄入甜品和含糖饮料等。

  • 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鱼虾、去皮禽肉、豆制品、低脂牛奶、蛋类是比较好的选择。

  • 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推荐每天吃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需要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患者,应避免吃糖分较高的水果。

  • 限制饮酒,酒精摄入量不超过30克/天,甘油三酯重度升高者需要完全戒酒。



坚持适量运动


每周要坚持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运动项目,跑步、游泳、跳有操、跳绳皆可。超重和肥胖者应适当增加运动量,将体重降至合适的水平。

医生强调,高甘油三酯血症属于慢性疾病,不论是改善生活方式还是药物治疗,都需要长期坚持。


来源:生命时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