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经气道局部抗感染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2022-01-03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1.局部不良反应:

气管支气管局部用药后可能会出现局部刺激,用药前应充分评估风险并制定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可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加量以减少局部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尤其是高龄和肺功能受损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

(1)口咽刺激和咳嗽,快速吸入高浓度溶液或吸入干粉更易引起咳嗽。

(2)气道痉挛:多见于氨基糖苷类药物纯度不够时。雾化吸入含有抗氧化剂和(或)防腐剂的静脉制剂时,诱发气道痉挛的风险增加,应仔细评估获益和风险,审慎选用。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吸入抗菌药物前可考虑吸入支气管舒张剂。

(3)气道上皮细胞毒性和重构:如多黏菌素类药物。文献报道多黏菌素B对肺上皮细胞的毒性大于多黏菌素E,硫酸盐多黏菌素E对气道重塑的影响可能大于甲磺酸盐多黏菌素E。

(4)超敏反应妥布霉素和多黏菌素偶见嗜酸粒细胞增多或呼吸困难等报道,考虑与超敏反应有关。

(5)味觉异常或障碍:可发生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两性霉素B等。


2.全身不良反应:

局部用药时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药物全身吸收的程度、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药物的清除途径及脏器功能(如经肾脏清除的药物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时,可发生体内药物蓄积)或合并用药潜在不良反应的叠加效应等。全身不良反应包括:

(1)急性肾功能损伤:见于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或多黏菌素等,联合应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或重症患者更易发生,表现为尿量改变、蛋白尿、肾小管损伤及肌酐清除率下降等,偶见急性肾衰竭。

(2)胃肠道反应:主要见于两性霉素B,表现为恶心、呕吐等。

(3)骨关节肌肉不良反应:如环丙沙星DPI关节痛、腰背痛以及骨关节炎等的发生率升高。

4)其他罕见的反应:跟腱炎(环丙沙星DPI)、听力丧失(妥布霉素吸入溶液)、前庭毒性(妥布霉素吸入溶液)、发热、疲劳、食欲下降或头痛(氨曲南)等。

(5)由吸入抗感染药物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少见。


3.局部应用抗感染药物诱导耐药的风险:

长期、反复使用抗感染药物,不论给药途径如何,通常导致出现对该药耐药性强的微生物。抗感染药物经气道给药时应关注其耐药问题,包括从治疗前的微生物群中选择出耐药微生物,或导致先天耐药的微生物过度生长以及环境细菌耐药。


长期吸入抗感染药物与下呼吸道耐药菌增多关系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氨曲南、环丙沙星和妥布霉素等药物长期吸入后,均有耐药性增加的报道,且耐药性增加的风险随着疗程的延长而增加。间歇给药可减低耐药压力,采用28d治疗、28d休息的循环给药方案或不同药物轮换吸入可减少耐药的发生。长期吸入抗感染药物未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或白念珠菌等先天耐药菌株的增加。


对VAP的研究结果提示,短期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和甲磺酸多黏菌素E等抗感染药物的耐药风险较低。吸入阿米卡星或磷霉素后可见分离菌对治疗药物的MIC升高,6.5%的患者分离到了新耐药菌;也有研究结果提示,雾化吸入抗感染药物后出现新耐药菌的比例低于静脉注射。


基于现有证据,专家组认为:对于确有吸入抗感染药物治疗指征的患者,不应却步于潜在的耐药风险,但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和控制以及相关研究是必要的。长期吸入的耐药风险高于短期治疗,对于长期吸入治疗的患者可采用间歇或轮换用药策略,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本文节选自《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 专家共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