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超越二甲双胍——个体化降糖治疗新选择

2025-08-26作者:壹生综合学院综述
原创

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病理生理因素。许多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面临着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的风险。虽然二甲双胍常作为首选的一线降糖药物,通常是降糖药物的首选,但如今医生们有了更多具有综合获益潜力的有效选择。本文将重点介绍两类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与基于肠促胰素的药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类药物如何在有效降糖的同时,还为患者带来减重、降压,乃至保护心脏和肾脏等多重益处。最后,我们汇总了降糖药物选择的考量因素,为T2DM个体化降糖用药提供参考路径。


01

降糖药速览:工具箱里的多样选择[1]

T2DM患者常伴发心血管、肾脏等多系统损害,且个体间的病理生理差异显著,因此,血糖管理策略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医生不仅需要考虑药物的降糖效果,更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肾等靶器官状态。为此,表1梳理了当前主流降糖药的降糖效力及其对心、肾功能的影响。


表1.T2DM降糖药物的特点

表1.jpeg

注: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胰高糖素样肽-1(GLP-1)、胰高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GLP-1RA)、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


02
新药物进展:SGLT2i与肠促胰素为基础的药物
SGLT2i[2-4]

1. 作用机制与核心优势

SGLT2i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S1段对葡萄糖和钠离子的重吸收,降低肾糖阈,促进过量的葡萄糖和钠离子从尿液中排出,从而以非胰岛素依赖的方式降低血糖,它具有以下特点:

  • 多重代谢获益 除降糖外,兼具减重、降压、调脂、降尿酸等多重效果。

  • 心肾直接保护 通过渗透性利尿、改善心脏能量代谢、抑制心肌重构、降低肾小球内压等机制,提供直接的心脏和肾脏保护。

  • 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 通过有效降糖、减重,改善肥胖,减少脂肪组织介导的炎症反应。


2. 临床疗效和心血管与肾脏获益

图1展示了SGLT2i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心血管与肾脏获益



图1.SGLT2i的疗效和心血管肾脏获益

图1.jpg

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力衰竭(HF)、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慢性肾脏病(CKD)。


3. 临床疗效和心血管与肾脏获益

  • SGLT2i在轻、中度肝功能受损(Child‑Phgh A、B级)患者中使用无须调整剂量,在重度肝功能受损(Child‑Phgh C级)患者中不推荐使用。

  • SGLT2i不建议用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1.73 m-2患者 的血糖控制,但是已经使用SGLT2i的T2DM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心力衰竭(HF)的患者,其间即使eGFR<20 ml·min-1·1.73 m-2仍可继续使用,直至开始透析或进行肾移植为止。

  • T2DM患者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或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时,应停止使用SGLT2i,并对患者进行评估,立即进行补液、静脉输注胰岛素等治疗。

  • SGLT2i不推荐应用于计划妊娠的T2DM或妊娠期显性糖尿病患者。


3. SGLT2i应用的潜在风险

SGLT2i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多种潜在风险,包括:①用药初期eGFR的短暂下降;②泌尿生殖系统感染;③DKA或血糖正常型酮症酸中毒(euDKA);④高磷血症、骨折与截肢风险;⑤膀胱功能异常或膀胱癌风险;⑥低血糖风险;⑦血容量不足与直立性低血压风险;⑧持续性体重下降等。其中,部分风险较常见或严重,值得临床重点防范。


  • eGFR的早期下降 初次使用SGLT2i,尤其肾病中晚期或接受利尿剂治疗的患者,2~4周后部分患者出现短暂的eGFR下降>10%或血肌酐升高>30%,此时应积极评估患者是否有其他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停用肾毒性药物,并通过减少或停用利尿剂和(或)增加液体摄入量来纠正低血容量。在等待肾功能恢复期间可暂停SGLT2i,一旦急性肾损伤逆转,药物治疗即可重启。

  •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因尿糖浓度升高,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风险增加,感染多为轻中度,常规抗感染治疗有效。对于无症状性菌尿和生殖器真菌轻度感染的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反应良好,一般不需要停用SGLT2i。

  • DKA/euDKA风险 SGLT2i的使用增加了euDKA风险,但总体而言,SGLT2i相关的euDKA风险仍然相对较低。对于接受手术、严重感染、血容量不足等存在DKA相关诱因的患者,建议暂时停用SGLT2i。患者发生DKA后,也建议停用SGLT2i,并积极进行补液、静脉输注胰岛素等治疗,纠正DKA后,可以重新恢复SGLT2i的使用。


肠促胰素为基础的药物[5,6]

1. 作用机制与核心优势

此类药物模拟或协同增强内源性肠促胰素的作用,通过多靶点机制改善T2DM的复杂病理生理。

(1) 胰高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GLP-1RA)

  • 胰岛素 GLP-1RA通过模拟天然存在的胰高糖素样肽-1(GLP-1)作用,通过与胰岛β细胞的GLP‑1受体结合后,从而增强胰岛素的出胞作用增加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

  • 抑胰高糖素 GLP-1RA通过与胰岛α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还可以通过作用于胰岛δ细胞,刺激生长抑素的分泌,间接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当血糖浓度升高时,GLP-1RA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同时抑制胰高糖素的释放,这对于控制高血糖状态至关重要。

  • 增加饱腹感和延缓胃排空 GLP-1RA可作用于下丘脑的背内侧区域内的特定神经元,增加饱腹感。同时,GLP-1RA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胃的平滑肌细胞,减缓胃的收缩频率和力度,从而延缓胃内容物的排空速度。


(2) 替尔泊肽 (GIP/GLP-1RA双受体激动剂)

作为单分子多靶点药物,同时激动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和GLP-1受体,相较GLP-1RA,产生更接近生理的肠促胰素效应。


2. 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图2展示了GLP-1RA和替尔泊肽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图2. 肠促胰素为基础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图2.jpg

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高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GLP-1RA)。



03
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决策路径[1]

糖尿病的药物降糖策略核心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用药,这不仅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心肾功能受损,同时还需要明确核心治疗目标,比如降糖或减重。以下决策路径图可为降糖药的选择提供参考。


图3. 降糖药物在不同治疗目标中的选择

图3.png


1对于患有心力衰竭(HF)、慢性肾脏病(CKD)、已确诊心血管疾病(CVD)或存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无论是否正在使用二甲双胍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如何,都应使用已证实有获益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2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在不同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s)中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均纳入已确诊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卒中和动脉血运重建)的个体,且不同程度纳入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截肢以及有症状或无症状冠心病等情况。高风险指标:尽管定义各异,但大多为年龄≥55岁且伴有两项或更多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白蛋白尿)。

3对于CVD人群,强烈建议采取相应措施,而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指标的人群,建议力度稍弱。此外,在基线风险较高的情况下,能看到更高的绝对风险降低,因此所需治疗人数更少,这一点应纳入共同决策过程。

4对于GLP-1RA药物,CVOTs表明,其在改善T2DM合并已确诊CVD或具有CVD高风险患者的硬结局上具有疗效。硬结局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心衰住院和肾脏终点事件。一项肾脏结局试验表明,对于合并CKD和T2DM的个体,GLP-1RA可有效减少eGFR持续下降的风险,同时还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5对于SGLT2i而言,心血管和肾脏结局试验表明,其在降低T2DM合并已确诊CVD或具有CVD高风险个体的硬结局上具有疗效。硬结局包括:MACE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心衰住院及肾脏结局。

6低剂量吡格列酮可能比高剂量耐受性更好,且疗效相似。

注:该流程图的左侧优先考虑减轻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和终末器官影响,而右侧则针对体重和血糖管理目标。eGFR的单位是(ml·min-1·1.73 m-2)、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DSMES)、持续葡萄糖监测(CGM)、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胰高糖素样肽-1(GLP-1)、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ittee. 9.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5. Diabetes Care. 2025;48(1 Suppl 1):S181-S206.

[2]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专家组.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43(5):437-448.

[3] 李楠,薛雨杰,张世阳,等.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12):1432-1436.

[4] 李沛城,李一君,吕朝晖,等.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获益及潜在风险[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2):214-219.

[5] 朱凯旋,李佳.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前期管理中的应用:机制、效果和前景[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Z2):274-278.

[6] 杨文英,邓玉颖. 替尔泊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3):393-399.





整理:王天任

审校:邢英

更多指南「药」点,点击下方查看

公众号跳转banner3-1.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