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师说·感染药师沙龙太原站圆满召开

2024-07-15作者:论坛报李一婷资讯

2024师说·感染药师沙龙太原站圆满召开

 

2024年7月14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的"师说-感染药师沙龙"项目在山西省太原市顺利召开。作为感染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本次会议汇聚全国临床药学、感染等多学科专家,通过前沿学术报告、多学科诊疗案例解析及规范化用药路径研讨等形式,为促进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构建科学抗感染防线提供新思路。


会议致辞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侯锐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杨帆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山西省人民医院温红萍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郑晓俊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持。


会议伊始,侯锐钢教授、杨帆教授发表开场致辞。在致辞中,侯锐钢教授表示,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始终占据着临床治疗的核心地位,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诊疗过程的精细操作,更贯穿于药物治疗的全流程管理,堪称临床实践中极具挑战性的重要课题。随着抗菌药物研发的持续推进,药物种类日益丰富的同时,因过度使用引发的耐药问题亦呈愈演愈烈之势,使得临床用药面临的困境愈发复杂严峻。这一现状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命健康,更对整个医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杨帆教授表示沙龙以 “多学科药学为主,五湖四海老中青” 为核心理念。“多学科药学为主” 强调以药学专业为引领,充分发挥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专业价值。同时,我们十分荣幸邀请到临床、急诊及微生物等领域的权威专家莅临现场,他们将作为重要参谋与坚实后盾,助力药学同仁深化专业认知,拓展学术视野。“五湖四海老中青” 则彰显了我们广纳贤才、传承共进的决心。我们不仅希望本地各医院积极参与,更期待打破地域与单位的界限,汇聚各方力量。像太原二院在侯主任、段主任的带领下,临床药学发展成绩卓著,但我们更渴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促进各地区、各医院之间的交流互鉴,为青年药师创造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相较于传统学术会议,本次沙龙致力于营造轻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成为培养青年人才、推动学术薪火相传的创新平台。

 

主题授课


刘世坤教授-《集采带量下抗菌药物的管理思考》

原研药与仿制药虽通过一致性评价有药学和生物等效,但临床等效缺失,如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变化,凸显建立临床大数据疗效评估体系的必要性。湖南省的管理实践表明,通过监测网发现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存在差异,特殊使用级药物管理存在盲区。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经整治后有改善,但美罗培南因企业问题曾致用量和费用上升。耐药监测显示部分耐药菌检出率上升,提示需建立药物使用与耐药演变关联机制。合理用药任重道远,需结合政策、临床与药学知识,不断完善管理。

王崇刚教授-《院内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防控策略》

在院内感染防治的临床实践中,碳青霉烯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CRO)已成为亟待攻克的核心难题。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率逐年攀升,部分菌株甚至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与医疗安全。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超 70%,铜绿假单胞菌虽有所下降仍维持在 20% 左右,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耐药问题尤为突出,近二十年耐药率激增七倍,且耐药后毒力不减,成为危重症感染治疗的重大挑战。


刘鸿教授-《病例:一例发热背后的故事》

37岁平素体健的女性,因妊娠急性脂肪肝合并多系统功能异常入院。从剖宫产术后的初步治疗,到突发凝血功能障碍、梗阻性休克的紧急抢救,再到后续反复发热、胸腔与心包积液的诊治困境,整个病程跌宕起伏。治疗过程中,面对白细胞异常升高、多部位潜在感染风险,抗生素的选择与调整贯穿始终;而在病情急转直下时,床旁超声诊断、多学科紧急协作成功挽救患者生命。但出院后再次发热、耐药菌检出与治疗反应不佳,却令诊疗陷入迷雾。最终,在排除多种病因后,激素治疗意外奏效,提示非感染性因素在重症疾病中的隐匿影响。这一病例深刻揭示了重症感染诊疗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不仅凸显多学科协作、动态评估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关键作用,更引发对感染与非感染因素鉴别、抗生素精准应用的深入思考,为临床实践提供极具价值的借鉴。



思维碰撞


主题授课后,郝志英教授、范惠霞教授、罗璨教授、孟旭鹏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他们表示,抗菌药物管理作为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核心支柱,深度关联国家绩效考核指标,贯穿目录遴选、临床应用与费用管控全链条,是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在目录遴选维度,集采政策落地与国产药品推广带来复杂挑战,医疗机构既要响应医保 "应配尽配" 的刚性要求,又需权衡原研药的临床价值保留,部分碳青霉烯类药物在集采后出现使用策略的剧烈调整,反映出政策执行与临床需求的动态博弈。


主题授课后,段金菊教授、李燕教授、窦永青教授、卢鸿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在急诊与重症医学领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始终是临床救治的关键与难点。一例产后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的曲折救治历程,深刻展现了复杂临床情境下感染评估、抗生素合理应用及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患者以多系统功能异常入院,面对白细胞显著升高、肺部及泌尿系统潜在感染风险,初始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但在肝衰竭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背景下,药物选择的安全性引发深思,提示临床需更谨慎权衡特殊病理状态下的用药风险。后续治疗中,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的应用、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后的应对策略,以及抗生素调整与病情变化的关联,均凸显感染诊疗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尽管采取多种高级抗生素治疗,患者仍反复出现发热、胸腔与心包积液等症状,最终激素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这一结果不仅提示非感染因素在疾病进程中的潜在影响,也对传统感染诊疗思维提出新的挑战。


结语:在热烈的讨论声中,会议进入尾声。期待随着项目的继续开展,增加更多交流与合作机会,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贡献更多力量。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