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郝继辉教授团队:新型双抗治疗“癌王”取得阶段性成果丨肿瘤研究展播

2025-03-21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Safety and efficacy of IBI389, an anti-CLDN18.2/CD3 bispecific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 phase 1 study [IBI389(一种抗CLDN18.2/CD3双特异性抗体)在晚期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I期研究的初步结果]


发表期刊:2024ASCO年会口头报告


通讯作者:郝继辉


主要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推荐理由


CLDN18.2在多种实体瘤中表达。特别是在PDAC中,近60%的患者肿瘤存在CLDN18.2表达,这凸显了其作为新的抗肿瘤治疗靶点的巨大潜力。IBI389作为一种抗CLDN18.2/CD3双特异性抗体,通过连接T细胞受体复合物中的CD3分子与肿瘤细胞膜上的CLDN18.2抗原,成功诱导了抗肿瘤免疫反应。在本届ASCO大会上报告了该项针对PDAC患者的Ⅰ期研究的初步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估IBI389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解读


研究纳入标准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CLDN18.2阳性局部晚期、难治性或转移性PDAC患者。在研究的两个阶段—剂量爬坡和剂量扩展阶段,IBI389单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共涉及12个剂量水平(0.003-600µg/kg),给药频率根据具体情况为Q3W或Q2W。在≥30µg/kg的剂量水平下,采用3-10µg/kg的递增给药策略。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评估IBI389的安全性。次要目研究终点则是由研究者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疗效,包括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


截至2024年5月11日,共入组了72例CLDN18.2阳性PDAC患者(男性:62.5%,女性:37.5%,中位年龄:60.0岁)。所有患者既往均接受过至少1线抗肿瘤治疗,55.6%的患者接受过至少两线抗肿瘤治疗。44.4%的患者肿瘤组织中CLDN18.2免疫组化(IHC)2/3+的肿瘤细胞比例小于40%,52.8%的患者肿瘤组织中CLDN18.2 IHC 2/3+的比例≥40%。


总体安全性可控,且在CLDN18.2阳性晚期PDAC患者中观察到初步疗效。有27例 CLDN18.2 IHC 2/3+≥10%的患者接受了600µg/kg的治疗,且至少接受了一次肿瘤疗效评估。其客观缓解率(ORR)为29.6%,确认的客观缓解率(cORR)为25.9%,疾病控制率(DCR)为70.4%。其中18例CLDN18.2 IHC 2/3+≥40%的患者cORR为38.9%,DCR为66.7%。在29例 CLDN18.2 IHC 2/3+≥10%接受了600µg/kg剂量治疗的患者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48.3%的患者发生了PFS事件,3个月的PFS率为57.1%。探索性研究提示基线时肿瘤组织中的CD3+T细胞计数在应答者与非应答者之间未显示出显著差异。


专家点评


胰腺癌是世界上肿瘤相关死亡率居第七位的恶性肿瘤,大约有80%的患者在初诊时就被诊断为转移性或者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国数据与世界数据趋于一致,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列第6位。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尽管近十年来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从5%升至10%,但这一数字相较于其他常见恶性肿瘤而言,仍处于极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免疫治疗的进展,各种新药物、新疗法向胰腺癌发起挑战。目前,NCCN指南建议对所有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指导胰腺癌患者的靶向/免疫治疗和遗传性评估。本研究显示,在600µg/kg组且CLDN18.2表达≥10%(免疫组化2+/3+)的患者中,IBI389展现了初步疗效,且总体安全性可控,未出现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这一结果为胰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未来面对胰腺癌这一治疗难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首先,加强对胰腺癌流行病学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和诱因,为预防和控制胰腺癌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加强胰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研究,提高胰腺癌的早期发现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胰腺癌的精准治疗策略,如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研发、免疫治疗等,以期提高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总之,胰腺癌的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未来胰腺癌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


作者信息


郝继辉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领衔科技部“消化肿瘤诊治”创新团队。从事胰腺肿瘤临床诊治及基础转化工作。在胰腺癌诊疗关键技术建立、临床应用及基础转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从事胰腺肿瘤临床诊治及基础转化工作。针对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精准外科、早诊早治、基础与转化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Gastroenterology, Gut, Advanced Scienc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


团队介绍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中心目前为北方最大的胰腺肿瘤诊治中心,形成了“以外科治疗为核心的胰腺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学科特色,在胰腺肿瘤诊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截至目前,该团队在学科带头人郝继辉教授的领导下,团队相继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JAMA Surgery, Gastroenterology, Gut, Nature Communication等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中国医学论坛报 黄琳琳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