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岁聿云暮,告别2022之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发布会于12月31日上午顺利举办!
大会伊始,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第六人民医院章振林教授发表了精彩的开场致辞。
指南解读环节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夏维波教授主持。章振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建民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谢忠建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程晓光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徐又佳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李梅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詹红生教授分别就新版指南修订说明,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和临床表现,骨质疏松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骨质疏松症诊断与鉴别诊断,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中药治疗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解读。
新版指南与时俱进,广泛采纳了中国专家研究内容,纳入了中国人群流行病学数据和特征。
在指南解读环节,各位专家就新版指南中有关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风险评估、诊断、治疗等多个临床问题,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现将主要更新要点整理如下。
我国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不足,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
我国椎体骨折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同样高(男性 vs 女性:10.5% vs 9.7%),中国椎体骨折筛查和治疗需要同时关注男性和女性。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近年来我国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未来几年中国人群髋部骨折风险仍需要高度关注。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造成了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由于针对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较少,研究提示目前FRAX预测结果可能低估了国人的骨折风险;
FRAX用于计算骨折风险的危险因素并不完善,如跌倒、糖尿病等重要因素未纳入其中;
没有涉及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及疗程,也没有纳入可导致骨量丢失的多种其他药物;
没有考虑危险因素与骨折风险之间的“量效关系”,包括既往骨折数目、既往骨折发生时间等。
骨转换标志物是骨组织本身的代谢产物,这些标志物的测定有助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判断骨转换类型、预测骨丢失速率、评估骨折风险、了解病情进展、选择干预措施、监测药物疗效及依从性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转换标志物水平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如BTMs水平显著升高,需要排除高转换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或其他代谢性骨病的可能性,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畸形性骨炎及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点击可查看大图】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量的骨密度是目前通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指标。
对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和50岁以下男性,其骨密度水平的判断建议用同种族的Z值表示,Z-值=(骨密度测定值-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将Z-值≤-2.0视为“低于同年龄段预期范围”或低骨量。
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
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
DXA测量的中轴骨骨密度或桡骨远端1/3骨密度的T-值≤-2.5
骨密度测量符合低骨量(-2.5<T-值<-1.0)+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脆性骨折
新版指南诊疗部分更新的最大亮点即将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高骨折风险和极高骨折风险两类进行管理。
近期发生脆性骨折(24个月内发生的脆性骨折);
接受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期间仍发生骨折;
多发性脆性骨折;
正在使用可导致骨骼损伤的药物,如使用≥7.5 mg/d泼尼松龙超过3个月;
DXA测量的骨密度T-值<-3.0;
高跌倒风险或伴有慢性疾病导致跌倒史;
FRAX评分计算的10年内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30%或髋部骨折风险>4.5%
除了2017版指南中推荐的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苷和人工虎骨粉外,新版指南新增4种推荐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中成药,包括仙灵骨葆胶囊、芪骨胶囊、骨疏康胶囊和左归丸。
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证据等级为C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证据等级为C级)、骨质疏松性骨折(证据等级为C级)
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证据等级为B级)
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证据等级为B级)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证据等级为C级)
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证据等级为C/B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证据等级为B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证据等级为B级)、骨质疏松性骨折(证据等级为B级)
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证据等级为B级)
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证据等级为C级)
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证据等级为C级)
跌倒是老年人慢性致残的重要原因,跌倒后不仅可能造成四肢的损伤,也可发生严重活动障碍,对老年人来说后患无穷。
如何防护老年人跌倒骨折?这份照护方法请收好↓↓↓
1. 平躺 30 秒:睡醒后,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睡醒之后先不着急起身下床,睁大眼睛,看看天花板,让自己完全清醒,伸伸懒腰平躺 30 秒;
2. 坐位 30 秒:慢慢起身,床上静坐 30 秒,此时可以抬抬胳膊、耸耸肩,然后将双脚移至床沿;
3. 站立 30 秒:慢慢起身站立,三思 30 秒。此时如果头脑清晰,反应正常,无不适感觉,就可以开始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照明:家中的照明要适当,太亮易刺眼,太暗看不清。
地面:家里地面保持平整,水渍及时擦干,避免滑倒。
空间:楼梯过道不要堆放太多杂物,家具位置尽量不要随意挪动,以免老年人不熟悉环境,电线不要散落在地,避免绊倒。
厨房卫生间:是最易发生跌倒的地方,卫生间有条件的建议设置扶手,放置防滑垫。
老年人穿衣以轻、软、稍宽大、对襟的为宜,裤子宜选用松紧带做裤腰的,不可过大、过长。选择舒适及安全性高的鞋子,尽量选择粘扣固定、透气合脚的鞋,鞋底不仅要轻,还要防滑有弹性,少穿拖鞋和高跟鞋。
中国医学论坛报综合整理自:《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发布会现场报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人卫健康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