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相信不少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皮肤问题,比如皮肤发红、瘙痒、干燥等。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皮肤问题并不太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当医生告诉他们这是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时,不少人又会心存芥蒂,担心会不会越来越严重,会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肿瘤患者的“皮肤之道”。
皮肤不良反应是抗肿瘤治疗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无论是放化疗,还是靶向、免疫等治疗,都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化疗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30%~70%,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也能达到90%,而放疗导致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更是高达90%~95%[1~2]。
根据皮肤不良反应的程度,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评定标准(NCI~CTCAE)[3]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Ⅰ级:轻度,皮疹、水疱等只局限在局部范围(<10%体表面积),或脱发<50%,而且只有轻微症状或者没有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
Ⅱ级:中度,皮疹、水疱等范围逐步扩大(超过体表面积的10%,但<30%),或脱发≥50%,会影响到日常生活,需要较小的局部或者口服药物治疗。
Ⅲ级:重度,皮疹、水疱范围继续扩大超过30%的体表面积,日常生活受到限制,需要系统性治疗。
Ⅳ级:遍布全身的皮疹、水疱等,可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
Ⅴ级:出现死亡的皮肤不良反应,如破溃大出血或者严重感染导致死亡等。
通常情况下,抗肿瘤治疗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多为Ⅰ~Ⅱ级,Ⅲ级以上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在30%以下。
对于大多数皮肤不良反应来说,表现是轻微的,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对于那些需要用药治疗的皮肤不良反应,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通过用药前评估、预防性处理、用药后不良反应监测、早期干预等多重手段,很多抗肿瘤治疗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对。
而且研究显示,部分皮肤不良反应可能预示着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和预后,需要我们对它们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认知。
研究显示,导致患者出现抗肿瘤治疗的皮肤不良反应原因可分为患者自身因素、基础疾病因素以及治疗相关因素几种。
吸烟、喜欢晒太阳、洗浴时间过长、用含酒精或刺激性的化妆品、润肤露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皮肤屏障功能产生影响,在抗肿瘤治疗时不改变这些生活习惯,可能会增加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皮肤毛囊过敏(湿疹)、基础皮肤破损/疾病、营养不良、肥胖或患有DNA修复功能障碍疾病(如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格林综合征等)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重度皮肤不良反应。
· 化疗:紫杉类、氟尿嘧啶类、阿霉素类、烷化剂等化疗药,可以导致手足综合征、口腔炎、脱发等皮肤不良反应,其中卡培他滨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最高(约22%~60%),紫杉类联合氟尿嘧啶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在40%以上,化疗脱发的总发病率也在24%以上。
· 靶向治疗
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奥西替尼等,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甲沟炎、口腔炎(发生率15%)、皮肤干燥皲裂等。
VEGF抑制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最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在10%-62%)、口腔炎(发生率约25%)等。
TKI抑制剂:伊马替尼可导致皮肤局限性、斑片状甚至弥漫性色素减退或缺失,还可以导致口腔苔藓样改变。
mTOR抑制剂:口腔炎发生率高达30%。
· 免疫治疗:最为人熟知的为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导致的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率高达66.8%-88%。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也会出现如银屑病样疹、水疱大疱性皮肤病、血管炎皮疹等皮肤毒性。
· 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能出现脱发(发病率约4.4%)、皮肤干燥皲裂等不良反应。
保持皮肤的清洁,使用温水洗浴,避免水温过高和洗澡时间过长损伤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产品,如碱性肥皂、洗涤剂等;洗澡后用全棉毛巾轻轻按压擦拭局部皮肤或使用浴巾吸干,避免来回擦拭;保持皮肤的湿润,使用无乙醇、无刺激的保湿润肤霜每天涂抹皮肤2-3次;出门要格外注意防晒,采取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涂抹防晒用品等防晒措施。
勤剪指甲、不抓不挠,防止出血;对易摩擦容易破溃的部位可用创可贴或纱布保护;穿着质地柔软宽松的纯棉衣服,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不要穿化纤等材质较硬和紧身的衣物,防止因衣服材质粗糙摩擦使皮肤破损。
出现瘙痒或红斑时,可以局部使用含清凉剂(如薄荷)的外用产品缓解,或布类物品冷敷、轻拍局部皮肤;如果出现破溃出血,可以使用云南白药粉、创可贴等止血;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如果出现皮肤感染,应该及时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
保持放射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尤其注意保护褶皱处皮肤;禁止涂抹刺激性药品或化妆品,如酒精、碘酒、肥皂、凡士林软膏、乳霜以及湿敷,以防放射区皮肤反应加剧;不用手抓挠放射区域皮肤,避免冷热刺激和阳光直接照射;有创面时注意防止感染、暴露创面,小水泡不宜刺破,保持患部清洁;放疗结束后应该继续保护放射部位皮肤,3个月内勿使用碱性肥皂液擦洗。
除此之外,戒烟、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心理状态等,对人体各项技能都有显著的作用,对皮肤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Ⅰ-Ⅱ及不良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也不需要调整抗肿瘤治疗的方案。
对于合并局部皮肤感染、破损的情况,可以局部外用一些类似莫匹罗星之类的抗生素药膏轻轻涂抹,也可以使用一些弱到中效的激素类药膏(如地奈德软膏等)进行适当治疗。
对于Ⅲ级以上不良反应,由于可能需要调整抗肿瘤治疗方案,应该及时就医,在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之后,遵医嘱调整抗肿瘤治疗方案。
至于皮肤不良反应的治疗,包括了局部处理和全身治疗两种方式。用药主要以抗感染、止血、抗过敏、止痒、止痛、促愈合等治疗为主,包括了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抗生素、抗组胺类药物等,但同时要警惕药物的相关副作用,一定要在详询医生后使用,切勿自行用药,避免发生意外!
尽管在抗肿瘤过程中皮肤不良反应十分常见,但大多数不会影响治疗及预后良好。即使是那些较为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我们也可以通过日常的护理和积极的诊疗正确应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相信皮肤不良反应不会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拦路虎”。
来源:李进医生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