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鼓楼经验⑭窦晓坛教授:除菌后胃早癌内镜诊断

2024-03-22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微信图片_20230417154543.png


除菌后胃早癌内镜诊断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

窦晓坛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减少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这一观点已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但除菌后仍有一部分胃癌发生。本文对除菌后胃炎、除菌后胃癌特征、危险因素、白光及图像增强放大内镜下特征进行阐述


表面覆盖低度异型/正常上皮导致胃炎样外观是除菌后胃癌的典型特征,这一特征使除菌后胃癌发现困难。内镜白光下表现为萎缩区域出现小的、发红、扁平或凹陷性病变,放大内镜下部分边界欠清晰,微结构异型性低。男性、萎缩肠化、晚期除菌是除菌后原发性或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


一、HP阳性活动性胃炎与HP根除后非活动性胃炎内镜下鉴别要点


学习除菌后胃癌内镜特征之前,首先要熟悉根除HP前后胃黏膜特征,养成内镜下判断HP感染状态的习惯。HP未感染胃黏膜被称为正常胃黏膜,典型内镜下表现为胃窦胃角可见集合小静脉的规则排列(RAC),皱襞走行自然,无过多黏液附着;HP感染导致的慢性活动性胃炎表现为弥漫性发红,多发点状发红,皱襞肿大,白色浑浊黏液;HP根除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急性炎症消退,黏膜发红肿胀趋于缓和,表现为色调逆转,中间带的鲜明化。

色调逆转:与地图样发红实为同一个概念,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中,非萎缩区域比萎缩区域红,而在慢性非活动性胃炎中,萎缩区域却要比非萎缩区域要红,呈地图样,该部位常常是除菌后胃癌高发区域。

中间带鲜明化:F线和f线之间的区域为中间带,f线只能通过病理观察方能识别,HP现症感染时F线模糊,根除HP后F线清晰可辨,部分患者出现萎缩范围加重的假象,实则是除菌后F线鲜明化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除菌后都会出现地图样发红,主要跟除菌前萎缩肠化状态有关,如果除菌前萎缩肠化范围小,除菌后则不会出现典型地图样发红。当内镜下有萎缩肠化,又没有明显黏膜充血肿胀,内镜下也可以初步判断为除菌后胃黏膜,如果能了解患者的HP除菌史就更加确定了。



二、 除菌后胃癌内镜和病理特征


学会辨别除菌后背景黏膜后,就可以尝试发现和诊断除菌后胃癌了。除菌后胃癌,又称除菌后发现的胃癌。包括“除菌后发生的胃癌”和“除菌前发生的,但是除菌后被发现的胃癌”,需要注意的是,除菌后胃癌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只是在常规癌特征基础上因为除菌出现一些变化。

经过除菌后,胃癌内镜下表现出现一些变化,包括平坦化改变:即隆起型癌的隆起变低平、凹陷性病变变平坦、癌和周围黏膜的边界变得不清晰、放大内镜下微结构异质性不足。这些特征导致漏诊(没有发现)或诊断不足(误判为非癌)。

除菌后胃癌组织学特点:表层癌上皮和非癌上皮像马赛克一样混杂在一起;在黏膜深部存在非癌腺管伸长到表层的现象;低度异型上皮(ELA)覆盖(在癌表面柱形的具有纺锤形或椭圆形细胞核的上皮,存在核极性,与周围的非肿瘤性黏膜分离和区分);非肿瘤上皮覆盖。

图片 1.png

除菌后胃癌地图样发红

 

图片 2.png

在除菌后萎缩性胃炎C3背景上,体小弯近胃角发现的胃早癌:白光下泛黄的扁平病变(黄色在电子染色下呈现红色,即所谓亮茶色),血管纹理不清,有边界

图片 3.png

幽门前区小弯侧发现的除菌后胃早癌:白光下扁平隆起病灶,电子染色局部边界不清,微结构有异质性,但差别较小

病理提示病灶表面低异型度上皮覆盖,右图提示癌露头区域



三、除菌后胃癌的危险因素


HP是胃癌第一大致癌因素,除菌能减少胃癌的发生,但一部分患者即使在去除HP这一始动因素后仍不可逆地发展成胃癌,这里面涉及复杂的分子事件,这些患者根除HP时,癌变扳机已经扣下,癌变进程已经启动。

除菌后原发性胃癌的危险因素

  • 内镜下严重萎缩:木村竹本分类将萎缩性胃炎分为闭合型萎缩C1-C2-C3,开放型萎缩O1-O2-O3,萎缩越严重,胃癌发生风险越高;

  • 病理肠化:其中胃体为主肠化癌变率要高于胃窦为主肠化;

  • 长期使用抑酸药也是除菌后原发性胃癌的危险因素。

除菌后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

内镜术后延迟除菌,异时性胃癌发生率增加。有报道称,内镜下切除术后5年内,异时性病变的累积发生率在切除前除菌组为14.0%,术后1年内除菌组为12.3%,术后1年以上除菌组为16.9%,因此,对于已经得过胃癌的患者,尽快除菌仍然获益。其他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肠化,严重内镜下萎缩,吸烟。另外,即使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也应该密切监测胃镜防止异时性癌发生。


END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