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专家揭秘“查癌神器”PET-CT:并非万能

2021-09-19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费用昂贵并不适用于普查 检查需要明确把握适应证

“一次定位即可检查全身”“无痛无创、安全可靠”,提早筛查肿瘤、节省其他不必要的检查费用……在不少体检机构网站上,昂贵的PET-CT设备被视为实力的代表,也成了招揽顾客的招牌。普通人常规体检真的有必要做PET-CT筛查癌症吗?


发现:“查癌神器”广告号称提前半年发现病变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防癌体检”渐渐成了一些民营体检机构的噱头。比如“一滴血甚至一滴尿就能测癌症”、“高端”海外癌症体检等。但有媒体经调查发现,这些机构和相关癌症体检项目良莠不齐、乱象丛生。不仅容易造成癌症漏诊、误诊,还会“夸大升级”患者病情。


近期,被称为“查癌神器”的PET-CT检测就在高端体检套餐中成为热门推荐项目。广告宣称,PET-CT可以检测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细微病变,比常规的CT、核磁要提前半年以上发现病变,是“科学防癌的新武器”,“一次定位获得全身信息”“对各类肿瘤的灵敏度高”“高达95%以上的准确率”。


反映:花费一万多元却出现误诊

PET-CT费用高昂,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财力,从多位做过此检测的网友反馈来看,一次的价格普遍在6500元至1万左右。现在很多医院也配备了这种设备,虽然有些地方还纳入了医保,可更多的是自费。很多儿女为了父母的健康愿意一掷千金,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也会选择“一步到位”给自己买个安心。“做常规的检测一圈下来,查不出结果,岂不更浪费钱。有条件的直接来贵的,不然耽误病情。”小雨表示。

但是也有人表示,即使做了PET-CT,也没有查出扩散和原始病灶。小微的家人因疾病去了医院,当时花1万多元做了PET-CT,“刚开始妈妈做CT发现有肿瘤,做PET-CT结果显示没有肿瘤,最后做手术时又确定有肿瘤。据说是出现了假阴性,因为有些肿瘤的葡萄糖低代谢就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还有一位网友晓莹提醒,这个检测辐射太大,“当时不懂,专门找的专家花了9800元给家人做的。医生交代做完后要远离家里的小孩三天,后来做手术时还要重新做穿刺活检。”


解读:PET-CT检查需明确把握适应证

什么是PET-CT?真的有那样神奇吗?什么癌都能查出来?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PET-CT?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向记者介绍,PET-CT全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一种将病灶功能代谢和精确解剖定位相结合的技术,可以用来明确肿瘤的诊断,尤其是判断有无转移、进行临床分期的评估。“这是一种敏感度较高的检查,能够在普通影像学之前早期发现代谢异常的病灶,但是任何检查手段都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癌都能查出来,并且需要与炎症等其他可以引起组织代谢增高的疾病进行鉴别。”

田艳涛认为,癌症最好的治疗在于预防,早期筛查又是肿瘤预防的重要一环。大多数恶性肿瘤可以早期诊断,并且此时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所以癌症早筛是十分必要的。

但他强调,PET-CT作为一种费用昂贵的检查,并不适用于普查,目前主要适用于癌症确诊病人排除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病灶,以及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

由于有其他敏感度不低于PET-CT且费用低廉的检查手段,比如胃肠镜对于早期胃癌、结直肠癌,低剂量螺旋CT对于肺癌,乳腺钼靶、超声对于乳腺癌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PET-CT检查需要明确把握适应证。


专家:不建议把PET-CT列入常规体检清单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年必做是没必要的。预防癌症也不能寄希望于某种检查手段,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商家的宣传要从患者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田艳涛建议,正确的防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运动,不熬夜;远离一些致癌危险因素和职业暴露,如石棉工业、过度紫外线照射等。

“PET-CT不是用来做体检的!”早在2011年,解放军306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蔺宏伟就曾在微博公开批评,PET-CT被体检机构大肆滥用。

据了解,我国原卫生部于2012年就发布了《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健康体检不得使用PET-CT。

田艳涛称,PET-CT检查有一定辐射剂量,使用时也要权衡利弊,一次PET-CT的辐射单位约为25 mSv,相当于普通人8年中接受的自然辐射量。如果平时体检无太大异常,并不建议把PET-CT列入常规体检清单。如果是癌症高危人群,则需要在专业医院的建议下,再考虑是否进行PET-CT。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记者宋霞 统筹白龙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