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D二聚体升高就是肺栓塞?!还有这15种可能

2023-10-24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非原创


D二聚体是怎么形成的?



关于D二聚体的形成,让我们从凝血机制说起,在凝血的最后阶段,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的作用下被切除A肽和B肽后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随着纤维蛋白单体浓度的增加,这些单体之间相互聚合形成多聚体。


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作为辅因子,与凝血酶共同作用,激活凝血因子ⅩⅢ。活化后的ⅩⅢ因子促使相邻的纤维蛋白分子的r链之间形成交联,从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聚合体。有凝血就有纤溶机制,在血栓形成的同时,机体也会产生一些抗纤溶的物质,将纤维蛋白聚合体降解,形成包括E片段和D片段的终产物。D二聚体其实是纤维蛋白聚合体在纤溶酶酶解作用下形成的、交联在一起的纤维蛋白分子D-D片段的聚合体。



因此,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检查纤维蛋白的特异性指标,能较为可靠地反映凝血酶的生成及纤溶活性。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临床上疑诊为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当血浆D二聚体浓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其阴性预测值大于90%,由此可以作为排除VTE的筛选试验。


随着方法学的不断进步,最近,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已深入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疾病、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以及抗凝治疗领域。



D二聚体检测指标的正常范围



定性:阴性;


定量:小于 0.5 mg/L(不同设备、不同试剂,正常值会不同)。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疾病:



1、DIC


微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筛选检测试验。


2、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种促凝物质的作用类似于组织凝血因子,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如M3型白血病早幼粒细胞之嗜天青颗粒,含有大量蛋白溶解酶,当细胞破坏时,它们被释放入血流,即可直接激活因子Ⅹ,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另外,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也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


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5000 μg/L。强烈的化学或放射治疗,杀灭大量白血病细胞,使白血病细胞内的促凝物质释放入血,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20000 μg/L或更高。大多数患者随着治疗和白血病细胞水平降低,D二聚体水平也降至较低水平。


当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数量降低后,D二聚体水平逐步降低。绝大多数的白血病患者可形成DIC,极少数为静脉血栓。在白血病患者发病早期,D二聚体水平即升高,化疗后下降,动态观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有助于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


3、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


患者急性发病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D二聚体检测不仅可作为观察心肌梗死病情的一项指标,也是观察溶栓治疗的一种理想检测方法。


4、恶性实体肿瘤


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栓发生率约10%~30%,其中以腺癌并发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其中包括胰腺癌、支气管与肺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肾癌、膀胱癌、恶性组织细胞瘤。癌症患者术后血栓(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高达50%,其中90%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


肿瘤细胞内容物中有一种高糖物质,结构类似组织因子,在代谢过程中可以显著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使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而形成的血栓多为静脉血栓,少数为DIC。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患者是否伴有DIC和血栓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5、外科手术后


组织损伤后对凝血系统的激活可使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另外,除组织损伤可以导致出现血栓形成趋势外,如果患者自身存在遗传性抗凝缺陷,或者存在风险因素的情况,易发生静脉血栓,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6、正常妊娠后期的生理性高凝状态下


D二聚体水平增高,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妇(p<0.05),但低于妊高征孕妇(p<0.05),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妊高征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疗效检测和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7、肺栓塞


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且栓塞的面积以及栓子的大小与D二聚体水平显著相关。


8、肝脏疾病


研究显示,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9、继发性纤溶亢进


继发性纤溶亢进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原发性纤溶症时,D二聚体不增高。陈旧性血栓D二聚体不增高。


10、组织损伤


组织损伤时D二聚体水平增高,D二聚体水平增高的幅度与损伤的时间与程度相关。


11、急性失血与慢性失血


急性失血与慢性失血都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增高。


12、长期卧床、口服避孕药、遗传性抗凝系统缺陷等


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13、糖尿病


当存在广泛的血栓病变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14、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几乎所有的DVT患者D二聚体呈阳性,血浆D二聚体阴性可以基本排除DVT可能。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大小的变化,因此可作为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的用药指导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持续较高,说明治疗无效;含量再升高,预示血栓再发生。


15、肾病综合征以及肾功能衰竭


肾病综合征以及肾功能衰竭时,D二聚体水平可显著增高。


目前,D二聚体检测的特异性较低(即针对某一疾病的诊断特异性),故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或筛查项目。



来源:南阳二院输血科

猜你想看

呼吸机模式,不要搞得这么复杂!

常用吸入药物及装置介绍

肺功能检查,如何助力哮喘诊疗?

奥马珠单抗的用法用量及疗程

呼吸机报警,你需要了解这些

呼吸治疗手册|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诊疗,肺功能扮演了什么角色?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三大类用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