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0月16—19日,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GW-ICC/AHS.25)在首都北京盛大召开。在10月17日举办的“中国心血管最新临床研究盘点”专场以临床需求为核心导向,集中呈现我国原创与主导的大型随机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成果,内容覆盖介入策略优化、心外科术式改良、血压管理新标准、房颤消融技术创新与基层慢病数字化干预等前沿主题,为全球心血管病防治提供中国方案。
本专场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岩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张毅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共同主持。
张岩教授、张毅教授、候静波教授主持本环节
研究1 :王建安院士讲FLAVOUR Ⅱ研究 | 第36届长城会盘点十大心血管原创研究
田美策副主任医师分享了No-touch技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3年随访结果。该手术通过移植自身血管绕过狭窄冠脉改善心肌供血,虽已开展近60年,但技术本质未获根本突破,大隐静脉桥依然是CABG手术最常用的桥血管材料,但静脉桥衰败是多年以来困扰心外科的难题。
为解决静脉桥通畅率低的问题,瑞典科学家Dr.Souza发明No-touch大隐静脉获取技术,其单中心研究显示出通畅率优势,但问世近30年未获广泛认可。No-touch技术究竟是否应该成为CABG静脉桥的标准术式尚不可知。由胡盛寿院士主导、田美策副主任医师主负责的PATENCY研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在国内7家医院开展,以术后3个月静脉桥堵塞率为主要终点,同时评估12个月堵塞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下肢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显示,No-touch技术组静脉桥闭塞率(5.7%)显著低于传统方法组(9.0%),还能减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其原理在于保留静脉外膜及周围脂肪组织,减少内皮损伤,从而改善长期通畅性。该研究的3年随访结果于2025年4月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
田美策副主任医师特别强调了技术规范化的重要性。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对取静脉医师进行了严格的同质化培训,并通过全院直播考核,确保技术操作的标准化。
他总结,PATENCY研究为纠正“静脉桥历史性偏见”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实No-touch技术能显著改善静脉桥通畅率并开始显示出改善临床结局的趋势。未来,关于No-touch静脉桥与桡动脉桥孰优孰劣,仍需RCT验证。PATENCY研究队列的持续随访,将为静脉桥的真实世界表现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中国医学论坛报小塔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