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马长生教授专访:聚焦心血管前沿,共探零并发症与智能医疗新篇 | CSC 2025

2025-09-27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心血管年会(CSC2025)暨第二十三次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25)和2025长安心血管病学大会(CIC2025)于2025年9月18~21日在西安举行。会议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社邀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接受专访,介绍年会论坛设置及导管消融并发症、应泽医生在心血管病AI诊疗应用与评价等报告内容等心血管领域的发展趋势。


video






顺应时代潮流,尤其要做高质量RCT



纵观本次心血管年会的内容设置,不难发现有很多新鲜的论坛,例如创新创业实践论坛、心血管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论坛、心血管免疫与炎症论坛、心血管随机对照试验论坛、心血管信息化与大数据论坛、心血管专病队列与注册研究论坛等。



谈到为何设置如此多的新论坛,马长生教授表示,主要是适应新形势发展。如今,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在各行业从研究到应用的推进速度都极快。互联网在其他行业应用成效显著,但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略显不足。医疗互联网结合人工智能,能带来工作效率与性质的显著变化,可极大提升效率、挖掘更大潜力。所以,今年年会特别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方面安排了丰富内容。



同时,年会还新增了心血管免疫与炎症论坛。当前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围绕炎症和免疫有许多创新药物正在探索研发阶段。通过论坛中的交流,促进大家对心血管免疫与炎症领域新问题的深入理解,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加速这类新药的研发进程,促进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不只有心血管专病队列与注册研究论坛、心血管随机对照试验论坛,关于研究的论坛还有心血管临床研究论坛、基础研究论坛、最新研究进展专场等。对于研究进展的关注是心血管年会长期以来的重点。近年来,我们提出要做高质量、能改写全球指南的RCT研究,希望能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中国证据。新增创新创业实践论坛也是为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为心血管领域的科研人员、临床医生和企业等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不同研究方向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心血管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导管消融零并发症,零就是零



马长生教授介绍,目前心律失常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其中至少70%合并高血压。当阵发性房颤转为持续性后,就可能引发严重心衰,所以房颤合并心衰的情况十分常见。此外,房颤患者还常同时合并冠心病、支架术后以及需要肾透析等其他各类疾病。



鉴于房颤患者中、老年人尤其是高龄患者较多,意味着在临床诊断治疗时,对心血管医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标准。我们现在提出了“零并发症”的目标,即不管患者合并多少种疾病,在房颤导管消融技术操作过程中,都要达到“并发症为零”想做到这一点,要求临床医生除了充分掌握导管消融适应证的前提下,还要对各种合并复杂病症的患者都有应对策略,才能安全地完成导管消融。“零并发症”,这是当前的临床趋势,更是努力的方向。



现在房颤导管消融已进入脉冲电场消融技术时代。与传统射频消融依靠热能使心肌组织坏死形成消融损伤不同,脉冲电场消融因其具有组织选择性,就可以相应减少传统消融中常见的并发症,比如肺静脉狭窄、心包填塞、食管损伤、膈神经麻痹、胃轻瘫这些老问题,尤其是致死率极高的心房食管瘘。虽然脉冲电场消融有一些特有并发症,例如冠脉痉挛、溶血、低血压、迷走反射等,但总体利大于弊。当下,关键在于如何用好脉冲电场消融,确保安全,实现零并发症,当然也就不需要进行外科开胸。这样的话,未来在县医院就能开展房颤脉冲电场消融,突破过去“房颤导管消融必须要有外科作为后盾”的传统观念,马长生教授对此满怀信心。





应泽医生:奔赴心血管医疗美好愿景



应泽医生是由心血管疾病专家团队主导开发,能自动完成心脏病诊断并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的智能模型经过数年的开发,如今已推出1.0版本,覆盖心内科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衰、房颤、心律失常、糖尿病等疾病全过程诊疗与管理,能够依据患者情况给出精准且个体化的处方。



能为多数患者提供常见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到生活方式建议,对于助力基层医疗提升诊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增加均质化医疗覆盖能力已经是较为可观的进步。展望未来,应泽医生还有更长远的发展规划。后续的2.0版、3.0版,将朝着达到高水平心脏专家水平的长期目标迈进,不断提升其诊疗能力和精准度,甚至将建立少数民族心血管病专病数据库



按照设想,在10~15年内,最多不超过20年,医疗模式将发生巨大变革。到那时,现在这种前往三甲医院就诊的传统门诊量将减少80%,“你可以想象那时候,医院门可罗雀”。马长生教授笑着介绍他设想中的未来智能医疗辅助下的医院。而释放出来的上级医院的专家资源,则会更专注于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



目前还计划开展系列RCT验证“应泽医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如“心肌梗死风险预测模型”诊断性能评价、乡村医生主导的高血压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效果:群组随机对照试验、互联网人工智能诊疗改善复杂冠脉介入术后预后的随机对照试验、人工智能综合管理降低房颤导管消融术复发的随机对照试验等等。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运用的广泛,应泽医生将使更多心血管病患者受益,也将为我国心血管领域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医学论坛报杨璐绫采写

感谢马长生教授审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