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拓展药学服务、彰显药师价值 ——第29届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撷萃

2019-11-1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合理用药用药安全处方审核医院药学

11月8~10日,由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省药学会、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的“第29届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暨第79届世界药学大会卫星会”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本次年会围绕“拓展药学服务、彰显药师价值”这一主题,对医院药学学科建设、医院药学服务转型、药师服务能力提升、药学服务社会化、互联网与人工智能(AI)助力医院药学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药学学科发展。

会议共设10个分论坛,内容涉及医院药学中的多学科交流、肿瘤及罕见病药物研发与药学监护、健康中国行动、特殊人群用药监护、互联网与AI助力医院药学创新实践、审方流程标准化与合理用药、质控与绩效管理、指南发布与解读、高警示药品管理策略、非公医疗机构安全用药等,共有近2000名药学工作者汇聚一堂。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翟所迪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凯先院士、中国药学会丁丽霞副理事长、湖南省药监局梁毅恒书记、湖南省药学会李焕德理事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党委书记罗爱静教授、健康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高星教授等专家和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

会议期间,通过民主换届选举产生了第7届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并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了第7届医院药学专委会委员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武汉协和医院的张玉书记当选为主任委员,张毕奎、陈孝、缪丽燕、武新安、赵荣生分别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换届选举结果报中国药学会审核通过后生效。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对大会开幕式及分论坛的部分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走出舒适区,拥抱健康中国

——朱珠主任委员总结汇报第五、第六届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工作

在当前的医改形势下,无论是药学服务转型,还是药学服务的创新、高质量发展,都对药师提出很多挑战,也带来很多机遇;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健康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的落实过程中,药师大有可为。在大会报告中,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珠教授说,药师们期待药师服务费的落实,这就要求药师在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医生和患者看到药师的作用;药师们也期待《药师法》的出台,而《药师法》需要每一位药师遵守,真正符合法律对药师的要求。因此,朱珠教授号召药师们走出舒适区,拥抱健康中国,大家共同努力,把能力提升起来,把工作做出来,把价值体现出来!

朱珠教授在报告中还回顾了她担任第五、第六届主任委员期间,委员会所做的工作。2011-2019年间,委员会搭建了儿科药学、肿瘤药学、感染药学、疼痛药学等10个亚专科学组,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编写出版了《中国药历书写原则与推荐格式》,推进医院药学规范化建设;开展多种面向基层药师的培训项目,内容涉及调剂流程优化、细胞毒药物使用、科研素养、慢病管理等方面;以课题形式为国家献计献策,参与制订相关工作规范和指南,如开展用药安全评价指标研究,制订《人血白蛋白用于肝硬化治疗的快速建议指南》《细胞毒性药物规范化配置工作规范》《医疗机构短缺药品管理指南及分类分级与替代使用技术指南》等。同时委员会专家还制订了高警示药品目录和分级管理策略,选派优秀药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朱珠教授说,广大药师发挥智慧和对行业的热爱,做出了很多新的尝试与努力,这激励着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与全国同行一起在医改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搭建平台,与全国药师共同努力,创造医院药师的明天。

志在高远,勇担使命,加强我国医药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

——陈凯先院士寄语青年药学科技工作者

陈凯先.jpg

本次大会特邀“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凯先院士作大会报告,结合当前医药产业发展形势,对我国青年药学科技工作者提出期许。

陈凯先院士在报告中回顾了我国实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以来取得的成效。

1.重大品种研发成果显著“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针对10类重大疾病进行战略布局,自2008年正式启动至今,共产出44个1类新药(27个化药、17个生物药),数量是重大专项实施的8倍;并产出32个中药新药。专项支持的部分创新药和首仿药有350余个已陆续进入不同省份的医保、新农合目录。

2.初步建成药物创新体系 围绕原始创新和药物研发链条的不同阶段,“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布局建设了一系列技术平台,包括10个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的国家级综合技术平台,8个企业药物创新技术体系,24个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平台、70个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平台等,从而初步建成了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的源头创新,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紧密结合,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网格化创新体系,为新药创制提供研发、生产、评价和支撑体系。

3.带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实施以来,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医药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专项支持课题的企业承担比例由“十一五”的34.9%增长到当前的64.1%,部分企业研发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企业的科研投入大幅增加,287家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233亿元。

4.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对提升我国新药创新能力,一批自主研发的新药和高端制剂走向国际。目前,超过280个通用名药物通过欧美注册,29个专项支持品种在欧美发达国家获批上市,23个制剂品种以及4个疫苗产品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认证,100多个创新药物正在开展欧美临床试验(其中10个药品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自然》杂志、《华尔街日报》等期刊和媒体相继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医药产业正在从仿制走向创制,中国正在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发展。

但陈凯先院士在报告中同时指出,我国自主发现的药物作用新靶点、新机制和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同类第一(first in class)新药目前基本空白,我国医药产业仍存在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的问题,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因此,陈凯先院士强调,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提升,我国新药研究和医药产业发展必须实现新的历史转变,开创我国新药研究的新阶段——原始创新阶段,实现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跨越。

从技术层面看,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药物研发中不断得到应用;从国家层面看,“4+7”带量采购、进口抗癌药品零关税、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等药品新政接连出台。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新形势,新目标,新使命。陈凯先院士说,药学界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心怀天下,勇担使命,继承前辈传统,弘扬科学精神,适应当代科技和新药研究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开展多学科的交叉合作研究。对自己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担当起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

在事故中学习,将“黑匣子思维”用于保障用药安全

在今年国庆期间热映的电影《中国机长》中,英雄机长在极端环境下将飞机安全降落后说了一句话:“我们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药师,作为药师,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主编王育琴教授在她的分论坛报告中这样说。

用药错误是患者安全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医疗损伤和可避免伤害的主要原因。2019年,在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报告中提到,每年与用药错误相关的全球费用估计为420亿美元。

为减少用药错误和药物伤害,王育琴教授说,应该在药学服务和药学服务管理中借鉴航空业的“黑匣子思维”,即记录和审视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的积极态度。从事故中学习,从“小”错中吸取教训,与失败化敌为友。王育琴教授说,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犯错,我们不应该把负面事件当成威胁,而是应该将其公开,使之成为自己和同行的学习机会。一个医院发生的用药错误应该及时反馈到全国其他医院,其他医院应检查自己的流程能否防范此类错误,如曾经发生的将氨溴索误开维库溴铵、将阿糖腺苷误开成阿糖胞苷等事件。

王育琴教授认为,在药学服务管理中,应该将有效的流程制度化和标准化。她在报告中介绍了宣武医院药学部开展“智慧药学服务”的实践经验。

智慧审方 宣武医院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处方/医嘱前置审核”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将HIS、LIS、电子病历、护理系统、集成平台等与合理用药智库深度集成,对海量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医学文献进行学习及分析,生成可由系统识别的药学规则库。信息系统与医院专科特色相结合,根据处方及病历诊断、患者身高体重、过敏史、检验结果等各项信息,可在200毫秒内对处方及医嘱进行全方位自动审核,极大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智慧预警 在美国推荐的30余项药物不良事件警示指标基础上,宣武医院通过数据研究,筛选出一些重要警示指标,并与相关用药进行匹配,建立了药物不良事件预警系统。当相关指标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推送预警信号,由药师进行关联性判断,避免可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2018年,警示系统共预警2017次,最大限度地减少药源性不良事件发生。

智慧指导 为更好地提供门诊及住院患者药学服务,宣武医院开发了患者用药指导APP。门诊患者取药或出院患者取药时,除得到纸质用药指导单外,还会获得一个个性化二维码。患者扫描二维码,可以了解个体化的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用药指导APP系统上线后,大大提高了患者对药师用药交待的满意度,同时也进一步保障了患者安全。

王育琴教授还介绍了在药师中开设的“用药安全主管(Medication Safety Officer,MSO)”试点岗位。MSO在医院里负责一切与用药安全相关的工作,包括:① 在医院实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基础上,建立医院内部用药安全网,开展药物不良事件监测;② 对医生开具处方、药师审查和调配处方、发放药物到护士或患者的药物使用、配套设备、环境等整个系统中的所有环节,进行安全评估和分析,从系统上防范和减少发生用药安全事件的可能性,把各质控组织或机构制订的指南、规范付诸实践;③ 开展用药安全培训,推进用药安全文化建设。目前,MSO试点已在宣武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9家医院开展。

肺癌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解读

近年,国家在抗肿瘤药物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包括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境外已上市临床急需药品加快审批、发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等。“药师是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这些政策的出台,以及肿瘤药物治疗从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免疫治疗的发展,要求药师熟练掌握抗肿瘤药物的使用规范,做好处方审核,保障肿瘤药物治疗安全、有效。2019年5月18日,国内首个《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肺癌》正式发布,并刊登于2019年第10期《中国药学杂志》。在本次大会分论坛中,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国辉教授对这一共识进行了解读。

本共识提出运用“六步法”进行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① 合法性审核;② 患者基本情况审核;③ 治疗方案审核(适应证、用药方法、药物相互作用等);④ 器官功能及实验室指标审核;⑤ 预处理审核(化疗药物);⑥ 超常规处方复核。

在肺癌化疗药物一线方案处方审核方面,李国辉教授强调,不同化疗方案对器官功能和实验室指标的要求有所不同,临床药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不局限于共识所列项目的评估;对化疗药物的预处理主要是基于抗过、减少肝肾功能损伤、止吐等目的,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预处理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在分子靶向药物处方审核方面,小分子靶向药物应注意作用靶点的检测和适应证审核,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梯度剂量调整;大分子靶向药物应要注意输注速度和溶媒选择。

在免疫治疗药物处方审核方面,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患者的基本情况,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不可使用免疫治疗药物,在治疗过程开始前避免使用其他免疫调节剂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由于免疫治疗药物为折叠大分子结构,在审核时应关注药物稳定性问题,注意溶媒选择。

李国辉教授提醒,包括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在内的肿瘤治疗指南更新频率较高,临床药师应密切关注相关的用药信息。

健康中国,药师同行——慢性病安全用药项目启动

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明确了3方面共15个专项行动。其中第3方面为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包括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4类慢性病的防治以及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控。慢性病防治离不开安全合理用药。药师作为安全合理用药的守门人,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在“健康中国行动”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的“健康中国,药师同行——慢性病安全用药项目”于11月9日在本次年会期间启动。北京协和医院朱珠教授、张波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荣生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张毕奎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隋忠国教授、河南省药学会史艳玲秘书长、贵州省人民医院谢娟教授参加启动会,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出谋划策。该项目将主要依托各地方药学会,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慢性病用药领域相关问题,在全国开展药师培训。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金  报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