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9月27日至10月1日,2025年欧洲呼吸学会年会(ERS-2025)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作为全球呼吸医学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深远的学术会议,160余个国家的专家共同围绕 “全球呼吸健康” 主题共探学科前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7人、胸外科1人受邀在大会上发言和壁报交流,12项研究成果被选中在大会上公开展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虹教授以及放射科博士后、胸外科李原医师受邀参加大会发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代海韵、副主任医师王晓慧、博士后周巧、博士陈懿、博士后余蕙麟、博士研究生范盛心参会进行壁报交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3名研究生、放射科2名研究生的成果被大会录取,分别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博士后MOHAN GIRI(尼泊尔籍)、博士研究生陈宇轩、硕士研究生兰媛,以及放射科博士研究生李王佳、硕士研究生高凌麒。
陈虹教授在会上作口头发言,她与来自欧洲、北美等顶尖研究机构的专家同台交流,题目为《木犀草素介导SIRT1去乙酰化调控线粒体能量代谢重塑在肺动脉高压中的机制研究》。该研究聚焦于天然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木犀草素能够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缓解内皮功能障碍及血管纤维化进程,显著抑制肺血管重构。这一发现不仅深入揭示了木犀草素发挥血管保护作用的分子基础,也为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的理论依据和临床转化价值。
李原博士后作口头发言,题目为《基于影像组学的肺结节良恶性鉴别风险分层系统:一项多中心研究》(第一作者:陈懿博士),其凭借成果科学价值,荣获ERS大会官方赞助。该研究基于大规模多中心数据及CT影像组学技术,构建肺结节/早期肺癌 “一站式” 诊疗体系,实现良恶性鉴别、侵袭性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分级的全流程覆盖,为肺癌精准诊疗提供了一种可推广的无创化方案。
代海韵副主任医师进行E-poster交流,题目为《ICS对重症AE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一项回顾性双队列研究》。该研究分析了危重症的AECOPD患者使用ICS对其28天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发现ICS能显著降低这些患者的28天全因死亡风险。对于因各种禁忌证或其他原因而不能接受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ICS或许是一种有效替代疗法。
王晓慧副主任医师进行E-poster交流,题目为《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化预防的单中心研究》。该研究聚焦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患者的 VTE 规范预防现状,分析 RICU 患者进行 VTE 预防的合理方式及发生 VTE 的潜在高危因素,为重症患者VTE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周巧博士后进行E-poster交流,题目为《脾成红样Ter细胞与肺SAA3+巨噬细胞对话调控急性肺损伤的“脾-肺”轴分子机制研究》。该研究为未来确立Ter/Artemin信号轴作为ALI/ARDS免疫治疗的新靶标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李原博士、陈懿博士进行E-poster交流,代表团队推介两项研究成果。题目分别为:《基于放射组学的临床Ⅰ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风险分层模型构建:一项多中心研究》(第一作者:李王佳博士),《基于影像组学的临床I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风险分级预测模型:一项多中心研究》(第一作者:高凌麒硕士)。两项研究均融合人工智能与影像组学技术,旨在为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量化参考依据。
余蕙麟博士后进行E-poster交流,题目为《内皮衰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的关键驱动因素》。该研究揭示了香烟烟雾暴露会诱导内皮细胞衰老,从而导致血管重塑和肺动脉压力升高,这一发现为深入理解COPD相关PH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范盛心博士研究生进行E-poster交流,题目为《抗凝治疗在重症患者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该研究明确了抗凝治疗在其中的关键作用,筛选了血栓近端进展的高危因素。
MOHAN GIRI 博士后两项研究成果入选E-poster交流。其中,《全面免疫炎症指数与重症 COPD 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关联:一项观察性研究》首次系统评估 PIV 在重症 COPD 患者中的预后价值,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参考;《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重症 COPD 患者死亡风险的关联:基于 MIMIC-IV 数据库的研究》旨在探讨 SII 在重症 COPD 患者中的预后价值,为临床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提供了实用工具。
陈宇轩博士研究生研究成果入选E-poster交流,题目为《SMG衍生的细胞外囊泡通过ITGA4和SerpinA3N介导的ECM稳定和干细胞迁移促进气管损伤修复》,该研究为基于 SMG-EVs 的局部生物治疗提供了清晰的机制依据与潜在临床方向。
兰媛硕士研究生研究成果入选E-poster交流,题目为《SIRT3-AMPK通路在烟草烟雾所致支气管上皮凋亡和慢阻肺发生发展中的线粒体氧化应激中的机制研究》。该研究为深入理解烟草烟雾所致的COP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