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建院45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院士领航擘画口腔医学发展蓝图 创新发展论坛共飨智慧交融盛宴

2025-10-22作者:刘禹霏资讯

10月19日,南昌大学口腔医(学)院举办建院45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大会开幕式后的“创新发展论坛”上,一场聚焦前沿、紧扣发展的“智慧盛宴”在此展开。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张志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创兵,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周学东作主旨报告。

图片1.png

张志愿教授以《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为题,深刻阐述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紧密关联。他指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他从2019年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引入,深入浅出地从口腔细菌导致的死亡、口腔微生物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癌等疾病几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他呼吁未来应重点面向口腔疾病与全身重大慢病的关联机制和联合防控、人体微生态与宿主的交互调控机制,应基于口腔微生物多组数据库,结合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建立系统性疾病的预测预警模型。他强调口腔医疗需突破“单一诊疗”思维,融入整体健康管理体系,这为医院构建“大健康”诊疗格局提供重要启示。

2.png3.png


4.png

周创兵教授以《数智时代学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为题,深刻阐述人工智能时代学科建设的变革逻辑与实践路径。他指出学科边界模糊化是科技革命的必然趋势,AI正推动学科从“分科而学”向“交叉融合”转型。报告从学科演进逻辑切入,梳理神学—哲学—科学的发展脉络,强调学科本质是人类认知的产物,需随数智时代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变革而重构。他分析学科建设“五化”任务,即方向特色化、团队结构化、平台功能化、合作国际化、体系生态化,倡导应在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交叉点定方向,并指出应以问题导向突破学科壁垒,通过新医科等交叉融合推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为我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有组织的高水平科学研究,有力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实践路径。

5.png6.png


周学东教授以《口腔医学的文化与前沿》为题,深刻阐述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对口腔医学发展的协同意义,指出文化是学科根基、创新是发展引擎,二者需深度融合。她从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3000余件藏品切入,梳理从殷商龋齿记载到现代技术的演进脉络,强调三星堆古蜀文明口腔疾病记载等历史遗产是行业精神源泉,需转化为人文关怀实践。在前沿领域,重点从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论述。她呼吁未来需以文化凝聚共识、以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传承-创新-转化”生态链,加快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口腔医学“人文+科技”融合发展提供路径。


历时两个小时的创新发展论坛即将落下帷幕,会场内掌声雷动、余韵悠长,掌声中既有对思想火花的共鸣,更有对未来方向的坚定回应。听众席间,有人频频颔首记录要点,有人凝神沉思前沿理念,青年学者眼中闪烁着对跨学科融合的热切向往,青年学子满是探索未知的热忱与期待。


本次“创新发展论坛”以前沿视野与深度思考为南昌大学口腔医(学)院注入了创新动能。三位专家的主旨报告立足数智时代发展大势,紧扣口腔医学前沿方向,从学科交叉融合、健康管理体系构建到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为学院带来了一场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智慧盛宴”。论坛所凝聚的跨学科思维、问题导向理念与协同创新路径,不仅为学院破解发展难题、明晰学科建设方向提供了关键指引,更激励全院师生以更开放的视野、更融合的机制推进教学科研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为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口腔医学学科、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作者:吴钟松 胡子玲 熊晨溪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