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瑞士学者:高盐不是缩短寿命的罪魁祸首;中国专家:不!我不信

2021-06-28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学术争鸣

膳食中盐摄入量已被确定为心血管病和过早死亡的危险因素,那可以推测,高盐摄入可能会缩短寿命。瑞士专家Messerli等进行了一项生态学研究,分析了全球181个国家的钠摄入量与预期寿命以及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公布后,中国专家牟建军教授在同刊上提出了“质疑”,并得到研究者本人的“答复”。



生态学研究:高盐不是缩短寿命的罪魁祸首

Messerli等

微信图片_20210625105837.png


该研究通过分析全球181个国家的人群钠摄入量、人均寿命和死亡情况数据,发现每日平均钠摄入量每增加1 g(约2.5 g盐),与自出生起预期健康寿命延长2.6岁、60岁时预期健康寿命延长0.3岁,全因死亡减少131例/10万人有关。


研究者称:我们观察到,在世界范围内和高收入国家,钠摄入量与预期寿命呈正相关,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我们认为,膳食钠摄入量不是缩短寿命的罪魁祸首,也不是过早死亡的风险因素。



盐摄入量悖论?

牟建军等


微信图片_20210625110052.png


近期,Messerli 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生态学研究,调查与钠摄入量相关的全球预期寿命和死亡率,研究发现,每日钠摄入量与预期寿命呈正相关,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


牟建军教授主要关注研究中的每日钠摄入量估算问题。


作者从Powles等人发表的系统分析中提取了全球钠摄入量数据,其中钠消耗量是根据1980年至2010年间在66个国家/地区进行的已发表调查,使用hierarchical Bayesian 模型通过尿排泄和自我报告的饮食信息确定。


正如Powles等人在文中强调的,在许多国家,尿的原始数据是有限的,甚至是缺失的;通过在其他地方“借用”数据,或对数据不足的地区使用协变量的方法,以提高全国代表性,而这会导致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没有讨论既往患心血管病或使用过降压药的参与者;而这些参与者可能一直在接受低盐饮食或低钠治疗,导致钠排泄减少,死亡风险增加。在研究中,由于缺乏24小时尿排泄的直接数据以及缺乏敏感性分析,导致了方法和结论方面的缺陷。


作者还提出“摄入量是一致的”,可是他们忽略了文中得出的1990—2010年钠摄入量增加0.1 g/d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钠摄入模式和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目前,研究只是基于单个时间点的钠摄入量估算,忽略了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另一个应考虑的问题是盐敏感性。


盐敏感性是指血压对盐负荷的敏感反应,表现为过度的肾性水钠潴留,并且与血压正常者和高血压受试者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对于这些受试者,钠排泄量的日变异性增加,然而,这项研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可能会有偏倚。


与高盐饮食相关的健康风险问题一直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主题。如果“盐”不再是有害因素,那将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发现。然而,在解释这样一个惊人的发现时应该更加谨慎。




动态变化?人群水平的盐摄入保持稳定!

Messerli等


微信图片_20210625110301.png



感谢对我们论文的关注。


如果真的如牟教授等所说,1990-2010年,盐的消耗量增加了0.1 g/d,那么20年后,盐的消耗量将超过500 g/d,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作为我们忽略“动态变化”例子的2项研究中,过去20年,食盐消耗量的变化很小,为3.7%,2.9%(男性)、3.8%(女性),或者平均每年<0.2%。虽然这些变化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但在临床上是无影响的。按照我们的分析方法,这些发现与牟教授等的说法相反,证明了人口水平上的盐消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是非常稳定的。


毫无疑问,我们对全国盐消耗的估算是不够精准的,而且在一些主要数据暴露有限或缺乏的国家(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中美洲和拉丁美洲、安第斯),不确定性相应更大。


为了尽量减少混杂因素,我们又分析了46个收入最高的国家,发现在这些国家中,钠摄入量依然与出生时的健康预期寿命呈正相关(R2=0.533,P<0.001),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R2=0.497,P<0.001)。然而,正如我们所说,“在我们的数据集中,潜在混杂因素的数量是无限的,而且残留混淆的风险永远不能被排除”。


因此,如果盐摄入量与预期寿命/全因死亡率之间没有相关性(正如我们的主要假设),我们不会感到惊讶,因为许多混杂因素可能会导致统计显著性的缺失。事实上,尽管存在这些混杂因素,但确实观察到了二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这更证明了二者之间相关的强度。显然,在所评估的范围内,盐摄入并没有像许多心血管指南提出的那样,高盐会缩短人群的寿命。


相反,在我们的研究中,盐摄入量与长寿和全因死亡率下降有关。然而,由于我们的数据是观察性数据,因此我们并没有如限盐推崇者那样断言——个体或群体水平上盐摄入量的变化会影响预期寿命或死亡率。



补充解读



牟建军教授:争议主要在盐摄入量估计方法

首先强调,在Messerli 博士的回复中误解了“1990—2010年钠摄入量增加0.1 g/d”的表述。文中,对1990年及2010年的全球盐摄入量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与1990年相比,2010 年全球平均每日盐摄入量增加了0.1 g,而非盐摄入量每日增加0.1 g。


牟教授指出,对Messerli博士研究的争议主要在于盐摄入量估计方法上。我们知道,人群盐摄入量测量的金指标是24小时尿钠法,而由于其留取方法的繁琐,人们尝试采用点尿钠通过模拟公式推算24小时尿钠。


但这些方法在推算24小时尿钠时存在诸多不足,如“高钠高估”“低钠低估”现象,尤其在不同人群中使用同一公式或模型推算值得谨慎。


该文对盐摄入量(24小时尿钠)的估计采用了经验数据-模型拟合-推断结合的方法,通过在同时有24小时尿钠和饮食报告盐摄入数据的人群中建立拟合模型,估计尿液和饮食测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在仅有饮食数据的地区反推其24小时尿钠排泄量。


在纳入的研究中,26个研究同时有尿钠和饮食数据,77个研究仅有饮食数据;此外,所建立的层级贝叶斯模型决定系数R2仅为0.56,模型的预测效度也尚未得到验证,利用该模型估算的日均盐摄入量是否能较为准确地能反映真实盐摄入水平有待验证,尤其在应用于全球多个不同种族、地域人群中时。


因此,利用该模型估算的盐摄入量进行分析,得出每日钠摄入量与预期寿命呈正相关、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的结论,其可靠性有待商榷


另外,牟教授还补充,盐敏感性会影响尿钠排泄且与心血管病风险及寿命直接关联,但盐敏感性存在较大的种族、地域以及人群差异,若未充分考虑盐敏感性人群所占的比例,则很难准确评估整体盐摄入水平


高盐摄入与高血压及心血管风险关系早已被WHO公认,限盐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意义重大。任何钠盐“有利”于健康的研究结论解读都值得慎重



来源:爱优医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