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对《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的86个病种分别制定诊疗指南,其中包括复发性心包炎。本文对复发性心包炎诊疗指南中诊断、鉴别和治疗等重点内容进行整理(文末可下载指南原文)。
心包炎是指心包层的炎症,是心包疾病的最常见形式。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但大多数情况下仍是特发性的。心包炎复发率较高,约15%~30%的初次确诊心包炎患者会复发,第一次复发后还有25%~50%再发,10%~15%多次发作。
首次确诊为急性心包炎,经至少4~6周无症状间隔期后复发,可诊断为复发性心包炎(RP)。
大约10%的复发性心包炎尽管接受了一线和二线治疗,仍复发,被称为难治性复发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和RP可以是一种孤立的疾病,也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例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等。复发的原因包括治疗不完整或不充分,以及持续存在的病因和潜在因素,这些因素会驱动心包炎症复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先天免疫系统介导的自身炎症特别是白细胞介素-1信号传导,在RP中起着重要作用。
1. 急性心包炎
(1)症状:心包性胸痛——典型尖锐胸痛,咳嗽、深呼吸、转动体位时疼痛加重,前倾位可减轻,也可以表现为非特异性胸痛。
(2)体征:急性心包炎患者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和低热。当患者前倾或靠在肘部和膝盖上时,可以在左胸骨边界听到心包摩擦音,这是由心包脏壁两层之间的摩擦引起的。
2. 复发性心包炎
再次出现心包炎的症状和体征,或者表现为心包积液的再发或增多。
急性心包炎时心电图变化源于心外膜和邻近心肌的炎症。PR段压低伴ST段抬高是心包炎的特异性表现。心电图改变可以是弥漫性的或局限性的。
是心包炎患者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对心包积液进行间接定量,即舒张期末心包脏壁两层之间的无回声空间进行半定量。也可以发现并发症,如心脏压塞或缩窄性心包炎,并可以监测心包积液随时间的演变和对药物治疗的反应。
轻微(仅见于收缩期)
少量(<10 mm)
中等量(10~20 mm)
大量(21~25 mm)
非常大量(>25 mm)
能评估心包厚度及钙化程度,通过测量心包积液的CT值初步判断心包积液的性质。可以评估是否存在肺部肿瘤性疾病,对于明确心包炎病因有一定辅助作用。
在评估心包疾病方面十分有用。T1T2加权的CMR显像能更好地显示组织特点,直接测量心包厚度,评估炎症、水肿、有无缩窄等。
在心包急性炎症时,T2WI-STIR呈高信号提示心包水肿。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心包出现钆对比剂延迟强化显影提示活动的心包炎症。
尚无心包炎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至少30%的心包炎患者肌钙蛋白I或T升高,说明有心外膜下心肌的受累。
怀疑心包炎为肿瘤所致时,可以进行肿瘤标志物、PET-CT和心包活检。
1. 急性心包炎诊断基于以下标准中的至少两项:
(1)胸痛(通常为尖锐性,坐起来和前倾可以改善);
(2)心包摩擦音;
(3)心电图改变 广泛ST段抬高或PR段压低;
(4)新的或恶化的心包积液。
2. 复发心包炎 以下3个标准均存在:
(1)有符合诊断的急性心包炎首次发作;
(2)其间有4至6周或更长时间的无症状和临床指标正常;
(3)心包炎复发的证据,伴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心包摩擦音、心电图变化、新发或恶化的心包积液的超声心动图证据,以及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其他导致胸痛的疾病,包括心肌缺血/梗死、心肌炎、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胸部炎症(肺炎)以及胃食管反流和肌肉骨骼疼痛等良性疾病。因此可能需要进行冠脉造影、D-二聚体、肺动脉CT显像或主动脉CT显像、胃肠镜等检查。
心包炎复发最常见的原因是治疗不充分,有明确病因的RP应针对病因治疗,提倡联合、足量、长程和缓慢减量的治疗方案。
建议在急性期限制运动,直到症状缓解和CRP正常。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允许在急性发作后3个月恢复体育运动,在合并心肌炎的情况下应延长至6个月。
经典的一线治疗是大剂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秋水仙碱(在指南中具有Ⅰ类指征)为超说明书用药。
二线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但减量后容易复发。利纳西普可以用于对秋水仙碱无反应、感染阴性、皮质类固醇依赖的复发性心包炎患者。
1. NSAIDS
阿司匹林/NSAIDs为急性心包炎和RP一线治疗药物,患者应接受全剂量治疗数周至数月,直至临床症状完全缓解、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正常。
2. 秋水仙碱
除了标准的抗感染治疗外,建议联合使用秋水仙碱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可以改善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提高缓解率,防止复发。
推荐剂量为0.5 mg q.d.(体重<70 kg)或者b.i.d.(体重≥70 kg)。
急性心包炎首次发作时应给予秋水仙碱3个月,复发时应给予至少6个月。在难治性病例中,应考虑更长时间的给药。该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副作用(主要是腹泻)。
3.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通常可以快速控制症状和减少心包积液,但会导致病程延长和复发风险,尤其是使用高剂量[如泼尼松1.0mg/(kg·d)或等效剂量]。因此糖皮质激素为二线药物,
4. IL-1受体拮抗剂
IL-1阻滞剂推荐用于对秋水仙碱无反应、感染阴性、皮质类固醇依赖的复发性心包炎患者。特别建议在以高炎症为特征的RP患者中抑制IL-1,如每次复发时CRP升高和发热。
5. 其他
包括静脉注射人类免疫球蛋白和硫唑嘌呤,通常用于合并于自身免疫疾病的心包炎或者难治性心包炎治疗。
免疫球蛋白400~500mg/(kg·d),共5天。硫唑嘌呤1~3mg/(kg·d),需要数月疗程。
6.心包切除
最后,对于难治性复发性心包炎,或由于副作用而无法耐受治疗的情况,作为最后手段,应在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进行心包切除术。
本文整理自国家卫生健康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