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徐运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判断抗血小板药物在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药物基因组学,第二则是血小板聚集功能。
药物基因检测主要包括CYP2C19基因检测、PRAR基因检测。
药物基因组学表明,基因的多态性是影响氯吡格雷疗效的最重要内源性因素。
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概念
临床抵抗:临床表现为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仍然发生了心脑血管病事件。
生化抵抗:体外试验发现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药物后不能引起血小板功能试验的改变。
2010年5月,美国FDA宣布用氯吡格雷的时候应考虑个体化,推荐检测CYP2C19基因型,协助临床医生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
CYP2C19基因检测
代谢速度 | 基因型 |
超快代谢型 | *1/*17 *17/*17 |
快速代谢型 | *1/*1 |
中速代谢型 | *1/*2 *1/*2 |
慢代谢型 | *2/*2 *3/*3 *2/*3 |
徐运教授指出,超快代谢型或快速代谢型氯吡格雷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出血风险也较大。而中、慢代谢型疗效较差。
徐运教授团队曾对CYP2C19基因型影响氯吡格雷的疗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YP2C19 2* 或 3*基因型的患者,支架后卒中复发事件增多。
不仅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型有关,而且国内的研究还发现,PEAR rs12041331与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方法包括血小板聚集试验(LTA)光比浊、血小板抑制率-血栓弹力窗(TEG)、血小板闭合试验(PFA)。
诱导剂的选择非常关键!必须根据不同药物的聚集率/抑制率选择不同的诱导剂。
阿司匹林诱导剂-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
氯吡格雷诱导剂-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
注意:血小板抑制率和氯吡格雷的参考范围应在50%~90%,大于90%出血风险也会增加。
血小板闭合试验(PFA)
总之,三种方法总体上对阿司匹林更敏感,而对氯吡格雷的区分作用不佳。血栓弹力图无法准确判断氯吡格雷的疗效,另两种方法敏感度好于血栓弹力图法。
上述问题的出现可能由于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或是ADP途径在血小板激活过程中更易受其他路径的影响,以及检测方法自身也存在局限性。
女性,63岁,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年内发生3次小卒中,长期双抗治疗。
阿司匹林 | ||
试验 | 结果 | 正常值 |
血小板聚集试验(比浊法)LTA | AA 7% | <50% |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圈 TEG | AA <50% | >50% |
血小板闭合试验 | EPI 136s | >193s |
氯吡格雷 | ||
试验 | 结果 | 正常值 |
血小板聚集试验(比浊法)LTA | ADP 91% | <60% |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圈 TEG | ADP <50% | >50% |
血小板闭合试验 | P2Y 108s | >141s |
CYP2C19基因 | 慢代谢型 |
以上结果表明,该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抵抗,因此改用西洛他唑100 mg bid,随访2年多尚无卒中发作。
男性,52岁,3个月内3次急性脑梗死。
服用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转入我院。稳定后行颈内动脉支架术,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后1周内再发脑梗死。DSA示右侧颈内动脉C6段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行取栓术后给予阿司匹林3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氯吡格雷 | ||
试验 | 结果 | 正常值 |
血小板聚集试验(比浊法)LTA | ADP 80% | <60% |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圈TEG | ADP 23.8% | >50% |
血小板闭合试验 | P2Y 65s | >141s |
CYP2C19基因 | *1/*2(中代谢型) |
阿司匹林 | ||
试验 | 结果 | 正常值 |
血小板聚集试验(比浊法)LTA | AA 16% | <50% |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圈TEG | AA 68.8% | >50% |
血小板闭合试验 | EPI 148s | >193s |
判断患者为氯吡格雷抵抗,更换为阿司匹林100 mg联合西洛他唑100 mg bid。
随访2年多,未再出现复发。
女性,48岁,反复TIA3周。
阿司匹林100 mg + 氯吡格雷75 mg 双抗治疗3周后转我院4天,突发脑干出血,死亡。入院后发现左上臂有一皮下斑。
阿司匹林 | ||
试验 | 结果 | 正常值 |
血小板聚集试验(比浊法)LTA | AA 47% | <50% |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圈TEG | AA 95% | >50% |
氯吡格雷 | ||
试验 | 结果 | 正常值 |
血小板聚集试验(比浊法)LTA | ADP 43% | <60% |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圈TEG | ADP 98% | >50% |
血小板闭合试验 | / | >141s |
CYP2C19基因 | 快代谢型 |
由于该患者并没有动脉瘤以及其他的出血风险,所以可以认为他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过于敏感。
女,82岁,急性脑梗死入院,有高血压病史。
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天后血尿。
阿司匹林 | ||
试验 | 结果 | 正常值 |
血小板聚集试验(比浊法)LTA | AA 22% | <50% |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圈TEG | AA 96.7% | >50% |
血小板闭合试验 | / | >193s |
停用阿司匹林后无血尿,改用氯吡格雷75 mg,再次血尿伴下肢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 | ||
试验 | 结果 | 正常值 |
血小板聚集试验(比浊法)LTA | ADP 44% | <60% |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圈TEG | ADP 93.9% | >50% |
血小板闭合试验 | / | >141s |
CYP2C19基因 | 快代谢型 |
将氯吡格雷减量50 mg 3天,仍有血尿。
氯吡格雷 | ||
试验 | 结果 | 正常值 |
血小板聚集试验(比浊法)LTA | ADP 43% | <60% |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圈TEG | ADP 93.9% | >50% |
改用氯吡格雷25 mg,2天后尿常规正常。
氯吡格雷 | ||
试验 | 结果 | 正常值 |
血小板聚集试验(比浊法)LTA | ADP 41% | <60% |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圈TEG | ADP 75% | >50% |
已随访2年余,患者未见任何出血情况,也无卒中发生、下肢血栓改善、血小板功能处于正常范围。
徐运教授指出,以上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判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否有抵抗、有助于调整剂量以及判断药物安全性。
徐运教授总结指出,CYP2C19 *2 *3 基因型可以影响氯吡格雷的疗效,该基因型的患者急性卒中的预后、支架再狭窄、卒中复发率高。研究还发现,PEAR1 rs12041331与阿司匹林抵抗有关。因此,联合基因+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的治疗方案,提高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国医学论坛报 焦桐 根据徐运教授报告整理
比较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的最大最新证据
神经领域6月热文Top10,一键了解!
脑卒中预防,阿司匹林您用对了吗?
神经领域5月热文Top10,一键了解!
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推荐丨2022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管理指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