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卒中领域的全球盛会——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2024,ISC 2024)于当地时间2月7日~9日在美国凤凰城举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有12项研究成功入选,其中神内方向4项、神外方向8项。基于此,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特别策划【ISC 2024 宣武研究展播】专题,带大家领略中国智慧的魅力。
当地时间2月8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院士团队在美国凤凰城举行的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2024,ISC 2024)上对RICH-2研究——远隔缺血适应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Safety And Efficacy Of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Fo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Multicenter,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进行了详细介绍。
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文博教授
研究概览
01
研究背景
脑出血(ICH)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之一,与脑缺血相比,ICH患者病情往往更为严重。ICH患者30天内的死亡率高达50%,超过70%的幸存者遗留残疾。ICH的流行程度和严重程度使其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血肿体积是ICH患者预后的独立决定因素,清除血肿成为临床管理的主要目标。然而,临床中仍缺乏可切实改善患者预后的策略。
前期ICH动物模型研究显示,远隔缺血适应(RIC)可以促进血肿消退、减轻脑水肿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近期,吉训明院士团队开展的RICH-1(Safety and efficacy of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proof-ofconcep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研究首次在ICH患者中证实了RIC治疗的安全性,为进一步探究RIC对ICH患者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02
研究设计
RICH-2研究是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设计。研究旨在明确自发性幕上脑出血后应用RIC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研究将纳入发病24~48小时内血肿体积10~30ml的自发性幕上脑内出血患者,并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至RIC组和假RIC组。所有受试者将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进行标准药物治疗。
受试者将在随机分组后即刻以及随后的7天内进行每日1次RIC或假RIC治疗。在入组后的72小时内,研究人员将每天通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缺损情况。在入组后第7天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并完善颅脑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血肿吸收。在入组后第30天、第60天、第90天和第180天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并记录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得分情况。
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为发病90天mRS 0~2分的受试者比例。次要终点包括90天mRS 得分分布、90天mRS 0~3的患者比例、180天mRS 0~2和0~3的患者比例以及脑内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的变化。研究将比较各组的功能预后、血肿消退情况和不良事件。
RICH-2研究计划在3年内从中国20家医疗中心招募452例受试者。目前,研究已完成受试者招募,预计将于2024年4月完成最终随访。
RICH-2研究的成果将为我们提供RIC在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证据,为ICH的保守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END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供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