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在呼吸衰竭患者,随着呼吸肌疲劳的改善和收缩力的恢复,呼吸衰竭也会逐渐改善;反之则会加重。呼吸肌力的测定结果常作为预测呼吸衰竭发生、指导上机和撤机的指标。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是导致膈肌功能下降的常见原因。它主要见于胸部手术和上腹部手术。
肺过度膨胀
肺过度膨胀是呼吸肌力量和耐力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机械通气患者应注意降低气道和人工气道阻力, 促进FRC下降;对慢性过度充气患者及早进行腹式呼吸锻炼。
营养不良
主要包括能量供应不足和蛋白质供应不足、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和碱血症、微量元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缺乏。改善营养状况,适当进行呼吸肌锻炼有助于呼吸肌力量和耐力的恢复。
氧供与氧利用
机械通气的主要目的是维持适当动脉血氧运输量(DaO2), 而不是单纯改善PaO2。组织的氧供取决于DaO2 、微循环和内环境状态。
电解质紊乱
危重患者常存在代谢异常,表现为血磷、钾、钠、钙、镁的浓度降低或含量低下,电解质紊乱可降低呼吸肌的收缩力和耐力而影响呼吸肌功能。合理预防和纠正有助于改善撤机过程。
酸碱紊乱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通气过度,一旦撤机,自主呼吸不能维持正常PaCO2的水平,将发生急性呼吸性酸中毒,进而抑制呼吸肌功能。
不适当的药物治疗
许多药物影响呼吸肌功能,特别是能影响神经-肌肉传递的药物,也见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对呼吸肌力量的抑制最常见于外科手术时的全身麻醉和机械通气过程中使用镇静剂、肌松剂,部分患者停止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后仍可出现长时间的呼吸肌无力现象。
呼吸肌萎缩与疲劳
呼吸肌萎缩多见于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过程中,一旦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就应及早改用自主型通气模式,减少呼吸肌支持力度。
机械通气撤离后,患者失去了支持呼吸的人工辅助装置,此时呼吸负荷与呼吸动力之间的平衡成为影响机械通气撤离成功与否的直接因素。
气道阻力增加
伴随机械通气的撤离,人工气道随之撤除,患者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完全依赖自主咳痰能力,监护状态下以呼吸力学参数为指标,通过人工气道吸引、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方式去除。气道分泌物淤积后,患者能否及时咳出分泌物影响着呼吸负荷与呼吸动力之间的平衡。气道损伤也会导致阻力增加。
弹性阻力增加
机械通气撤离中影响肺弹性阻力的主要因素是肺间质水肿。临床上低蛋白血症常常引起胸壁水肿,同样引起肺间质水肿,这是降低呼吸系统顺应性的重要因素。此外,腹腔压力增加导致膈肌上移,同样导致呼吸系统顺应性降低。
来源:知行肺康复 作者赣州五院周兆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