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巍峨长城,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智慧引领。10月17日8点30分,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GW-ICC/AHS.25)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心域无界,智向未来"为主题,汇聚多学科视角和跨领域智慧,共同探索心血管领域的前沿发展和无界未来。
开幕式在大会理事长唐熠达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李悦教授在大会主席致辞中指出,1989年,我国著名心脏病学家胡大一教授和意大利心血管专家German Di Sciascio教授共同创始GW-ICC,奠定了长城会致力于中外合作交流,推进中国心血管领域不断发展的使命。2023年,GWICC携手亚洲38个学会成立AHS,长城会也由此成为AHS官方会议。一路走来,长城会始终在超越自身局限,打造新的纪录。2025年长城会的规模空前,83个学术版块,483个学术论坛,1897场学术讲座,73个国际合作论坛等。本次大会以"心域无界,智向未来"为主题。心域无界,打破的是国家、学术组织间的界限,跨越的是学科和技术间的壁垒,连接的是临床科研与实践的孤岛。智向未来,既是人工智能之智,是人类智慧之智,亦是青年人才之智。
亚洲心脏学会(AHS)现任主席Ali Oto教授指出,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CVD)负担重,占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的一半以上。尽管亚洲心血管在导管介入、数字医疗和AI和移动健康方案等方面取得进展,但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和面临诸多共同挑战,值得肯定的是区域合作同样也与机遇共存。Ali Oto教授提出,AHS未来将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创新、同质化和国际与组织合作方面努力,促进心脏健康和减轻亚洲及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主席Christopher Kramer教授肯定了ACC的分部与GWICC合作以来的成果。展望未来,Christopher Kramer教授谈到,他认为未来的心脏病专家应该有以下特点,会用AI、聊天辅助创建病历诊断、有虚拟形象、日常接触可穿戴设备、参与远程各医疗和应用虚拟现实。除了人工智能和创新之外,全球心血管医生还必须继续围绕研究、教育和减轻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总体负担而团结奋斗。
美国心脏协会(AHA)主席Stacy E. Rosen教授介绍AHA的核心使命是“为全球人群创造更长寿、更健康生活”,AHA自1924年成立以来,已经在至在100多个国家开展医疗培训、政策倡导及质量改进项目,目前已经制定了面向全球的“第二个百年发展愿景”,期待与中国心血管专家共同合作。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前主席Franz Weidinger教授介绍,不久前召开的2025 ESC大会汇聚了全球3.3万余名心血管领域专家。为共享成果,首届“Best of ESC Congress 2025-China论坛专场”将于10月18日长城会期间举办,活动将介绍ESC2025大会热点、结合中国临床实际解读指南与试验,并举行ESC中国新会员授予仪式。他强调ESC重视与中国合作,愿持续促进知识交流以助力该领域进步。
世界心脏联盟(WHF)候任主席Dorairaj Prabhakaran教授指出,CVD防治存在不平等现象,全球80%的CVD负担集中在中等收入国家,而相关研究仅占20%。他介绍WHF通过《世界心脏愿景2030》推动全球心血管健康发展,组织正在制定“心血管健康行动框架”,提出2030年治疗5亿高血压患者、对烟酒及含糖饮料征收至少50%税费等具体目标,强调需重构医疗体系,强化初级医疗与疾病预防,推动全球知识双向流动。
“长城青年医师奖”颁奖典礼也将于开幕式中举行。
长城会候任主席陈茂教授分享CRCT协作组成立初衷正是要协作创新促进开展高质量低成本心血管临床研究。他介绍,最新欧美指南应用RCT国家分布情况中,我国证据占比低。我国心血管RCT开展面临高质量RCT数量少、资源集中于大中心、研究者动力不足等挑战,但患者资源丰富、研究成本相对较低的潜力不容忽视。CRCT协作组提出“9年完成100项可改写国际指南的高质量RCT”目标,目前已启动14个临床试验项目,期望通过组织协作优势,为全球心血管研究提供更多高质量中国证据。
长城会前任主席袁祖贻教授以“提升·跨越·引领”概括了心血管疾病能力评估与提升项目(CDQI)发展的3个阶段。CDQI项目覆盖各个心血管亚专业,致力于疾病诊疗全流程教学、全场景技能训练及全方位能力评价,计划制作上万个临床病例与上千个教学教程,构建含病例考试库的线上学习平台。过去五年,通过全国心血管专家倾情奉献、全国同行热心参与,CDQI建立3500余家医院专病中心,开展931期线上教学查房、上千例手术直播,组织大量线下培训与病例分享会,覆盖超200万专科医生,通过比赛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率,助力青年医师成长。未来CDQI将与CRCT打通,攒得积分均可用于开展心血管RCT,共同将CDQI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心血管病诊疗培训平台。
长城会学术委员会主席王焱教授分享了中国心血管大数据建设实践与思考。他指出健康医疗大数据已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大数据有数量大、速度快、类型多、价值高、真实性等特征,国外有美国All of Us大数据建设推动了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学研究的发展。中国虽开展500多个心血管队列研究,但存在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数据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2024年长城会期间,中国心血管大数据联盟成立,目标2030年联合100家核心医院、覆盖1亿人口,建立高质量心血管专病数据库,目前正稳步推进。
孙英贤教授作为《Asian Heart Journal》(《以下简称《亚洲心脏杂志》)主编分享了杂志从成立至今的动态。《亚洲心脏杂志》于2024年创刊,其核心定位是促进亚洲心血管领域学术进步,同时服务全球相关研究交流。《亚洲心脏杂志》编委会涵盖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及美国的知名学者。杂志内容以临床研究为主,兼顾流行病学、基础研究及AI相关领域,目前已完成2期发布,并在首期收获6位全球知名心血管专家的创刊贺辞。《亚洲心脏杂志》计划2026年4月申请PubMed收录,2027年4月申请ESCI收录。孙教授现场发出倡议,呼吁心血管专家积极投稿,争取内容多元化、区域广覆盖、国际化传播,共同推动杂志发展。
唐熠达教授总结道,长城会今年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分享与交流学术之旅,起新概念、新技术、新研究,以多元形式全方位呈现心血管领域的多维途径,长城会也更将不断推进跨界和融合,相信多学科智慧的碰撞,人工智能与医疗的融合,终将铸就健康理想、理想健康的永恒主题。
中国医学论坛报小循报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