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天,伴发热6小时”于8月9日14:23分收入我院普外科。
1.病史
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巩膜轻度黄染。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6小时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0 ℃,急来我院就诊,胸部CT示:无异常,附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改变,肝内胆管稍扩张”。血常规示:白细胞6.12×109/L,中心粒细胞百分比94.3%,中心粒细胞绝对值5.77×109/L。
既往史:2019年10月因“心梗”于我院行“冠脉支架置入治疗”,术后规律服药。发现“血糖偏高”1年余,未正规检查、治疗。半年前因“十二指肠腺癌”于我院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按m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
2.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体温 36.2 ℃ 脉搏78 次/分 呼吸 19 次/分 血压 120/89 mmHg。神志清晰,自主体位。皮肤颜色黄染。巩膜有黄染。腹部腹肌稍紧张,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12×109 /L,中心粒细胞百分比94.3%,中心粒细胞绝对值5.77×109 /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95 U/L,总胆汁酸162.7 μmol/L,谷草转氨酶553 U/L,总蛋白60.3 g/L,白蛋白37.6 g/L,总胆红素73.6 μmol/L,直接胆红素54 μmol/L,间接胆红素19.6 μmol/L,碱性磷酸酶133 U/L,乳酸脱氢酶703 U/L,γ-谷氨酰转肽酶247U/L,葡萄糖12.21 mmol/L;肾功能:尿素氮10.1 mmol/L,肌酐77 μmol/L;淀粉酶111 U/L,脂肪酶170 u/L;炎症三项:C反应蛋白84.49 mg/L,降钙素原88.208 ng/ml,白细胞介素-6 5000 pg/ml;凝血六项:凝血酶原时间18.6 秒,PT国际标准化比值1.62,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29.5秒,纤维蛋白原3.87 g/L,PT百分比活动度52.2 %,凝血酶时间18 s;脑利钠肽前体:3388 pg/ml;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49.66 ng/ml,超敏肌钙蛋白T53.32 pg/ml,肌酸激酶同工酶3.09 ng/ml。
影像学:胆道水成像示:1.右侧膈顶抬高;2.胆囊未见;3.肝内外胆管扩张;4.右上腹肠管明显扩张,考虑肠梗阻可能;5.腹腔少量积液;6.腹腔内系膜广泛压脂T2信号增高,两侧肾周筋膜增厚。
3.入院诊断:1.腹痛:急性胆管炎?2.肺炎;3.肺气肿;4.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十二指肠腺癌;6.房性期前收缩;7.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状态。
4.治疗过程
(1)抗感染治疗:第1天14:23入普外科给予头孢曲松3g QD抗感染治疗。第2天上午给予留置右颈内静脉导管。10:25分给予彩超引导下行PTCD术,术中留取胆汁细菌真菌培养,细菌培养提示产ESBL大肠埃希菌生长。术后13:03患者出现寒战、呼吸急促。考虑细菌入血,给予升级抗生素为舒普深1 g Q8 h抗感染治疗。第5天(抗感染治疗第3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炎症指标未明显下降,故结合药敏实验升级抗生素为美罗培南0.5 g,q6h抗感染治疗。第10天:计算患者肌酐清除率为17 ml/min,调整美罗培南为1g,Q12h。下图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趋势图。
(2)循环管理:患者感染性休克诊断明确。在普外科给予碳酸氢钠注射液125 ml输注,复方氯化钠500 ml快速静脉输注。多巴胺3 ug/kg·min-1,乳酸下降不明显,病情加重,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8月10日16:25分转入ICU,面罩吸氧5L/min,CVP 8 mmHg。立即给予留取双侧外周血培养送检,APACHE Ⅱ评分15分;预计死亡率25%。立即给予液体复苏(30 ml/kg),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0.3 ug/kg·min-1。8月12日给予床边彩超检查测量下腔静脉塌陷率、肺部彩超评估容量负荷。8月13日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0.16 ug/kg·min-1。8月14日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0.16 ug/kg·min-1。8月15日去甲肾上腺素0.09 ug/kg·min-1,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8月16日去甲肾上腺素0.05 ug/kg·min-1。8月17日3点停用去甲肾上腺素。8月21日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给予输血治疗,同时胃镜下止血后生命体征稳定。出入水量如下:
5.转归
患者于9月6日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患者胆道水成像提示无梗阻表现,Whipple术后,胆肠吻合,常常不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而是急性反流性胆管炎。
患者可考虑早期应用正压通气(插管或无创),虽然本例患者心脏没有失代偿,但及时上正压通气可让液体复苏更加从容,充分的复苏对保证其他脏器灌注更加有利。
在没有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条件下,容量负荷试验简便易行。液体复苏时关注心率、尿量、碳酸氢根和乳酸。若有血流动力学监测则重点关注SV。
CRRT宜实施体外抗凝而非全身肝素抗凝,以牺牲全身凝血为代价保护滤器,不如枸橼酸局部抗凝更符合生理。CRRT强调连续性,持续血液净化比间断更合理。
在患者存在免疫缺陷、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情况下,血浆置换不失为一种考虑,可一并解决上述问题。
应尽早启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考虑留置空肠营养管。
作者: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张煜 吴涛
本文首发自重症交流平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