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3年6月7日,第13届CGOG大会隆重开幕,众多消化道肿瘤学专家、学者齐聚线上,共同参与本次大会的首场专题——胃癌ASCO速递。线上多个平台直播、转播,观看逾10万人次。
专家致辞
沈琳教授
主席致辞
张鹊教授
学会领导致辞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张鹊教授作为学会领导致辞,两位教授均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热切期盼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学术交流
李子禹教授
主持
张小田教授
主持
随后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子禹教授和张小田教授的共同主持下,胃癌ASCO速递专场正式开始。
邓婷教授
线上发言
首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邓婷教授为大家带来了2023年ASCO胃癌围手术期治疗进展。今年胃癌围手术期研究围绕免疫、靶向及转化治疗以及多维度相关研究报告了丰富的研究结果,有成有败,有喜有忧。
ATTRACTION-5的阴性结果使胃癌辅助治疗模式仍停留在化疗阶段,研究的亚组分析引发了大家对潜在获益人群选择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同时,以紫杉类联合氟尿嘧啶类的治疗方案也为Ⅲ期胃癌术后辅助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我们期待胃癌围手术期免疫联合治疗的pCR率提高能够转化为生存优势,同时也期盼围手术期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令人振奋的初步结果能够得到进一步Ⅲ期试验验证。
此外,创新的手术模式、辅助治疗的AI预测模型、液体活检的复发预测、基于cfDNA检测的胃癌早期筛查能否改变临床实践,也期待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骆卉妍教授
线上发言
随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骆卉妍教授带来了2023年ASCO胃癌靶向及转化研究治疗相关内容。今年胃癌的靶向研究仍重点聚焦Claudin18.2和HER2,随着SPOTLIGHT、GLOW研究阳性结果的公布,晚期胃癌的靶向治疗有了新的突破,针对经典靶点研发的多种新型药物分子在I期临床上得到了安全性验证,更多靶点如ATR、FGFR等的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AI模型胃癌筛查、ctDNA疗效预测报告了初步结果,积极推动转化研究的开展,对胃癌精准化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彭智教授
线上发言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带来本场会议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胃癌免疫治疗进展。虽然免疫治疗改变了胃癌的治疗模式,但仍面临选择优势患者、提高疗效获益等挑战。利用当前临床可及的药物进一步优化治疗模式、精准筛查免疫治疗获益人群、开发新的免疫调节剂等是进一步改变临床实践的方式。其他免疫药物疗法如细胞治疗、肿瘤疫苗、溶瘤病毒等发展迅速,未来可能在胃癌免疫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学术讨论
在会议讨论环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福囝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晓东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风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勾红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刘红利教授围绕目前胃癌诊治的诸多挑战展开深入的讨论,强调了精准检测和筛选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挖掘新靶点新药物和探索疗效标志物的重要性,也表达了对免疫治疗未来探索的信心。
会议总结
沈琳教授
总结发言
会议的最后,沈琳教授为本场会议做了精彩的总结和展望,虽然胃癌治疗的发展困难重重,但我们仍要为了这个长远的目标砥砺前行。至此,2023年CGOG大会第一场会议圆满结束,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结直肠癌及NEN ASCO速递、肝胆胰肿瘤ASCO速递以及后续精彩内容!
通信员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 丛琳 王雅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