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4年2月,《中国循环杂志》发布了《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本文摘编共识中所含专家意见部分,以飨读者。
专家意见1
他汀不耐受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一种或多种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经减量或停用他汀类药物可改善,重启后再次出现的临床现象。依程度差异,他汀不耐受可分为完全他汀不耐受和部分他汀不耐受。
专家意见2
他汀不耐受的诊断除注重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外,需明确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不良反应及检测异常之间的因果关系,且患者不能耐受至少2种他汀类药物,其中一种为最低每日剂量。
专家意见3
他汀不耐受主要表现为肌肉不良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后者相对常见,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无症状、ALT/AST<3×ULN的转氨酶升高。他汀类药物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新发糖尿病等,不列入他汀不耐受的范畴。
专家意见4
他汀不耐受的发生与诊断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受客观因素如药物相互作用等的影响。主观因素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诊断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需仔细甄别。
专家意见5
发现他汀不耐受时,应仔细评估和纠正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论是否与他汀类药物有因果关系,都应及时处理。若出现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症状和(或)CK>4×ULN,需停用他汀类药物,并密切监测。若ALT/AST升高至≥3×ULN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应酌情减量或停药,2~4周后复查转氨酶。
专家意见6
对于部分他汀不耐受患者,调整他汀类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频率后通常可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也可选择天然的他汀制剂,若血脂不能达标应联合非他汀类药物。对于完全他汀不耐受的患者需换用非他汀类药物。
摘自《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
韩雅玲院士团队:《2023ESC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对抗栓治疗策略的更新 | 2023年度冠心病抗栓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