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血压变异性预测慢性肾脏病进展:一项荟萃分析
发表期刊:《普通内科杂志》[J Gen Intern Med,IF(2022):5.7]
通讯作者:赵宇亮
第一作者:杨乐天
主要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终末期肾病是慢性肾脏病(CKD)的终末阶段,疾病负担巨大。早期预测CKD进展并积极干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增加是C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应用血压变异性预测CKD进展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是指一段时间内的血压波动。既往研究表明BPV与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发病率高,表现为不可逆的肾功能障碍,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ESRD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只能依赖于透析或肾移植,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早期预测CKD进展,延缓其发展至ESRD,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PV与CKD进展显著相关,但尚缺乏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
本荟萃分析检索了PubMed/Medline、EMBASE和CENTRAL数据库,纳入了16篇评估BPV对CKD进展预测效能的队列研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汇总风险比,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研究发现,BPV增加与CKD进展显著相关(HR:1.21, 95%CI: 1.09-1.33, P=0.004)。从CKD进展指标上,BPV增加与ESRD的发生率(HR: 1.18, 95% CI: 1.08-1.30, P<0.001)、肾脏复合终点(HR: 1.36, 95% CI: 1.03-1.78, P=0.004)具有显著相关性。就BPV指标而言,血压变异系数(HR: 1.14, 95% CI: 1.02-1.28, P=0.003)、均值独立变异(HR: 1.17, 95% CI: 1.08-1.26, P<0.001)、标准差(HR: 1.24, 95% CI: 1.04-1.49, P<0.001)以及平均实际变异(HR: 1.22, 95% CI: 1.02-1.46, P<0.001)都能有效预测CKD进展。收缩压BPV增加和CKD进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HR: 1.18, 95% CI: 1.08-1.30, P<0.001),但舒张压BPV增加不能预测CKD进展。此外,长期或短期BPV均是C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HR: 1.18, 95% CI: 1.07-1.30,P<0.001; HR: 1.33, 95% CI: 1.03-1.71, P=0.029)。BPV对CKD进展的预测效能不受种族(东亚、欧洲或北美)、变量类型(分类变量与连续变量)、随访时间(<5年或≥5年)以及队列规模(<10000 或≥10000)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BPV增加和CKD进展具有显著相关性,血压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独立变异以及平均实际变异可作为临床预测CKD进展的有效指标。
慢性肾脏病(CKD)表现为肾功能进行性、不可逆性下降。据估计我国目前约有 1.3 亿 CKD 患者,每年相关医疗支出达到 4000 亿元人民币,严重危害国民健康。ESRD是CKD的终末阶段,中国目前大约有350万ESRD患者,位居全球首位。ESRD患者必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其中透析为ESRD的主要治疗方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22年中国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总人数接近100万,每年支出近千亿元。此外,ESRD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极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进一步增加了医疗支出。因此,寻找有效的手段对高危CKD患者进行精准识别并给予早期干预,尽最大可能延缓CKD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血压变异性(BPV)是反映人体自主神经功能的良好指标,曾经仅仅被视作是血压测量过程中的误差,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其在多种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预后预测价值。大量临床研究显示BPV与CKD进展显著相关,然而部分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因此,进行系统科学的荟萃分析,对于BPV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项荟萃分析进行了全面的检索,纳入了16篇队列研究,并进行了meta回归、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发现BPV升高是C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作者还根据不同的BPV指标进行了亚组分析,发现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独立变异以及平均实际变异是良好的CKD预后指标,为临床应用BPV预测CKD进展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赵宇亮
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协作组CBP-AKI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分会对外交流学组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委员、美国肾脏病协会杂志中文版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肾损伤和血液净化治疗,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发表中英文论文70余篇,参编专著5部。
杨乐天
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肾脏病研究所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肾损伤的机制研究与治疗靶点,现已在Signal Transduction Targeted Ther、J Med Chem、Am J Med、J Gen Intern Med等杂志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本团队是付平教授指导下的肾脏病学研究团队,由临床医生、科研专家、博士后、研究生及护理团队组成,研究方向主要聚焦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及干预靶点,在急性肾损伤和血液净化等领域具有特色优势。研究成果发表在AJKD、STTT、Theranostics、JASN等国际知名期刊,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等奖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