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重磅活动,免费报名,点击进入: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杨中华
在大血管前循环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标志性试验中,如果符合条件,所有入选的参与者都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因为静脉溶栓是当时的治疗标准。因此,指南建议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在血管内治疗前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自从血栓切除术血管内治疗获得批准以来,越来越多的患者直接到达能够进行血管内治疗的中心就诊,美国、欧洲和中国的登记显示,这一人群至少占所有有资格接受血管内治疗卒中患者的50%。对于适合血管内治疗且直接到达有血管内治疗能力的中心就诊的患者,静脉溶栓的价值一直受到质疑。溶栓作用持续时间短会限制静脉溶栓的获益,众所周知,在大血管闭塞的患者中,溶栓药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甚至降低再通的概率。对于这一特定人群,不进行溶栓治疗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和缩短工作流程。
对于适合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没有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直接到达有能力进行血管内治疗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有益。六项临床试验将适合血管内和静脉内治疗并且直接到达血管内治疗中心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随机分组为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组或单独血管内治疗组。大多数试验采用卒中后3个月功能独立率的7%至12%绝对差异的非劣效性界限,确定单独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的非劣性。两项试验发现了单独的血管内治疗的非劣性,其他试验在统计学上没有结论。也没有发现静脉溶栓的益处。由于试验的样本量适中,疗效估计的置信区间较宽,因此数据池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治疗疗效估计。
2023年9月,荷兰的Charles B Majoie等在Lancet上公布了随机对照试验中个体参与者数据的荟萃分析,比较了单独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的疗效。
共检索到1081项研究,6项研究纳入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90天mRS。6项研究共2313例患者;1153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单独血管内治疗,1160名参与者随机分配接受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为低至中等。研究之间的变异性很小,主要与溶栓药物的选择和剂量以及执行国家有关。
单独血管内治疗者90天时平均mRS评分为3(IQR 1~5),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者的平均mRS评分为2(1~4)(acOR 0.89,95%CI 0.76~1.04)。与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相比,单独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出血发生率较低(0.82,0.68~0.99)。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
最终作者认为,对于直接到达血管内治疗中心就诊的患者,本研究没有确定单独血管内治疗 vs 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的非劣效性。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2023重磅·所有内容12月底下线】北京协和医院朱以诚教授团队撰写临床实用干货,神经科医生必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帕金森病专家组倾力打造,2023年度帕金森病规范诊治能力提升培训!
脑血管病影像读图实战训练,跟随天坛医院放射科沈宓老师,练就影像读图火眼金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畅销20多年的医学影像品牌图书,汇集七大类480多种经典病例影像资料,轻松读片、准确诊断!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从基础解剖到影像解剖和诊断,配图精美,解说翔实,囊括大量累及儿童大脑、颅颈和脊髓的疾病!
神经外科领域国际经典著作,畅销北美20余年,由赵继宗院士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团队翻译,来自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积累总结!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症状加重的识别和处理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评估和治疗原则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