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放”眼看前沿】高剂量超分割放疗改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生存

2025-11-07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微信头图.jpg







“放”眼看前沿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维虎教授团队共同打造“放眼看前沿”专题栏目,与肿瘤领域医生分享放疗领域前沿进展。专栏内容于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微信公众平台、壹生APP实时更新,期待您的持续关注与传播!







第二十八期文献学习




标题: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高剂量对比标准剂量每日两次胸部放疗:一项随机、开放标签、Ⅱ期试验的最终生存数据、远期毒副反应及复发模式结果



本期目录



本文精要


研究简介


专家点评


学后练习


原文链接



本文精要

这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Ⅱ期试验,共纳入170例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放疗组(60 Gy/40次,每日2次)或标准剂量放疗组(45 Gy/30次,每日2次)。结果显示:相比45Gy/30次超分割胸部放疗(TRT),60 Gy/40次超分割TRT显著延长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患者的总生存(OS)期,安全性相似。



研究简介


研究背景





LS-SCLC的标准治疗为同步放化疗(CCRT)。INT0096研究奠定了LS-SCLC加速超分割放疗的标准治疗模式(45 Gy/30次,每日2次),然而多数患者在接受放化疗后仍会出现复发,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模式。这项临床试验旨在探究与已确立的45 Gy/30次超分割TRT方案相比,60 Gy/40次超分割TRT方案能否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报告了最终生存数据及远期毒副反应。


研究方法





入组标准:PS评分0~2分,年龄≥18岁,通过FDG-PET/CT和头颅MRI进行分期的LS-SCLC患者。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高剂量组或标准剂量组,并接受四周期的铂类联合依托泊苷化疗。推荐CCRT后评效为SD/PR/CR的患者接受预防性脑部放疗(PCI)。主要研究终点为2年OS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中位OS期、无进展生存(PFS)期、毒副反应、缓解率、胸部复发率和生活质量(HRQoL)。


研究结果





1)患者临床特征

2014年7月8日至2018年6月6日,在22家医院纳入170例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89例)和标准剂量组(81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5岁,其中31%的患者年龄≥70岁,57%为女性,89%为PS评分0~1分,83%为III期,中位计划靶区体积(PTV)为305 cm3, 67%采用了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见表1)。


表1  基线特征,放疗数据,治疗完成情况及疗效

【终稿】第28期-高剂量对比低剂量每日两次胸部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长期生存、毒副反应及复发模式: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II期研究_03.png


2)疗效

OS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6个月,PFS中位随访时间为62个月。在整个队列中,中位OS期为33.3个月。高剂量组的中位OS期显著优于标准剂量组(43.5个月对22.5个月,HR=0.68,P=0.037),2年OS率分别为74.2%对比48.1%,5年OS率分别为39.3%对比28.4%(图1A),均显示高剂量组可改善生存。在整个队列中,中位PFS期为15.0个月。高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的中位PFS期分别为18.6个月对比10.9个月,存在获益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HR=0.76,P=0.13;图1B)。 


图1  生存曲线:(A)OS,(B)PFS


3)毒副反应

与作者之前的研究相比,没有报告更多的急性毒副反应。消化系统方面,高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的3~4级急性食管炎发生率(21%对18%,P=0.83)、长期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6%对8%,p=0.57)均相似;高剂量组有2例患者发生食管狭窄。呼吸系统方面,高剂量组有3例患者发生3~4级急性肺炎,其中有1例患者在照射总剂量为45 Gy时停止放疗后死亡;低剂量组无患者发生3~4级急性肺炎,但两组数据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P=0.39)。8例患者出现长期认知功能障碍,且标准剂量组的发生显著高于高剂量组(n=7对 n=1,P=0.025),其中6例患者接受了预防性颅脑放疗(PCI),这些患者均无脑转移。剂量学分析显示:与食管炎严重性相关的参数包括PTV、食管Dmean;与肺炎发生率相关的参数包括肺Dmean、肺V20、肺V5。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的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躯体和认知功能等指标无显著差异。


4)复发模式

高剂量组的胸腔内复发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23%对 37%,p=0.037),高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的中位胸腔内复发时间(TTP)分别为13.1个月对比10.1个月(P=0.10)。两组的远处转移率相似(42%对46%,P=0.60),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为颅脑(高剂量组20%对标准剂量组12%,P=0.17),在143例接受PCI的患者中,24名(17%)出现脑转移,而在30例未接受PCI的患者中,4名(13%)出现脑转移。高剂量组首次复发时出现多发远处转移比例较低(3%对13%,P=0.02)。高剂量组的中位复发后生存期与标准剂量组无显著差异(22.9个月对11.1个月,P=0.11)。



讨论

本研究是首个对比60 Gy/40 f与45 Gy/30 f加速超分割TRT的前瞻性II期研究,提示在局限期SCLC中提高加速超分割TRT剂量可带来生存获益,在改善局部控制方面也有优势。高剂量TRT未带来PFS期的显著改善,可能由于现有的系统治疗未能很好控制远处转移。对比研究设计相似的既往研究,本研究的中位OS较短,可能与入组患者特征相关:①年龄偏大(入组患者中位年龄65岁,70岁及以上的患者占比31%);②部分患者一般情况较差(11%患者的ECOG评分2分);③分期较晚(83%患者的疾病分期为III期)。


高剂量加速超分割胸部放疗未显著提高毒副反应发生率,患者耐受性良好,并且高龄患者和年轻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结论


相比45 Gy/30 f标准加速超分割胸部放疗方案,60 Gy/40 f高剂量加速超分割胸部放疗延长了局限期SCLC患者的生存期,同时未增加急性或长期毒副反应风险,且未对长期、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文章解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冯佳琳

内容审核: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杨丹

通讯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滕悦



专家点评



近20余年,同步放化疗一直是预后不良的局限期SCLC的首选治疗方案,其中使用加速超分割放疗可能更适合抑制SCLC细胞的再增殖。然而尽管采用标准治疗模式,大多数患者仍会复发,亟需更优治疗方案。


近几年针对不同放疗剂量、分割模式对比标准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LS-SCLC的相关研究结果陆续公布了阳性结果,为进一步改善LS-SCLC患者的生存带来了新的希望。我科2024年发表在《柳叶刀-呼吸病学》杂志上的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III期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加速超分割放疗剂量(54 Gy/30 f)可显著改善18~70岁LS-SCLC患者的PFS和OS,且未增加毒副反应。本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60 Gy/40 f高剂量加速超分割放疗对比标准剂量加速超分割放疗可改善LS-SCLC患者的生存期。


随着Adriatic研究结果的公布,将LS-SCLC带入了免疫治疗新时代,目前正在开展多项基于Adriatic研究治疗模式的临床试验,未来期待更多前瞻II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以进一步改善LS-SCLC患者的预后。






点评专家简介



石安辉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放疗科,主任医师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疗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练习题:



关于超分割放疗在LS-SCLC中的应用,以下哪项描述是最准确的?


A. 超分割放疗(如45 Gy,每日两次)与常规分割放疗(如60-70 Gy,每日一次)相比,因其总剂量更高,所以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常规分割。


B. 超分割放疗方案通常指每次1.5 Gy,一日两次,总剂量45 Gy,在3周内完成,此方案基于关键临床研究证实可显著提高总生存率。


C. 超分割放疗主要适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患者,用于巩固治疗,以预防脑转移的发生。


D. 超分割放疗的毒性显著低于常规分割放疗,因此已成为所有LS-SCLC患者首选的、耐受性更好的放疗模式。



专栏领衔专家介绍







 王维虎 教授

博士、博士后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放疗科主任 

主编《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

主编《消化、头颈、胸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系列丛书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肝癌放疗学组  组长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肝癌放疗学组  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放射治疗专科医师(技师)分会  副会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消化道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在《癌细胞》(Cancer Cell)、《美国医学会·外科学》(JAMA Surgery)、《肝病学》(Hepatology)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团队介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肿瘤的规范化诊治,个体化放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等。科室以“团结创新,至仁至精”为科训,通过具体项目带领全科进步,借助规范提升临床和科研水平,并努力实现肿瘤领域引领和示范作用。团队年收治新患者约5000例,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50余项,在研各类课题24项,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外科学》(JAMA Surgery)、《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肝病学》(Hepatology)、《国际放射肿瘤学·生物学·物理学杂志》(IJROBP)、《放射治疗学及肿瘤学》(Radiother Oncol)等期刊上发表科学论文多篇,并主编了《恶性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系列丛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