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低钠饮食对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的影响 | 内分泌研究展播

2024-04-10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成果名低钠饮食对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发表期刊: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IF(2022):5.2]

通讯作者:王卫庆

主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解读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作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常见类型之一,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高钠饮食也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但目前对IHA患者推荐的饮食钠摄入量尚未达成共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团队在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期刊发表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将50名IHA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过7天的适应期(钠摄入量100 mmol/d),一组采用低钠饮食(50 mmol/d),另一组采用正常钠饮食(100 mmol/d)持续7天。在14天的干预(未进行钾补充)后,评估两组患者血压和血清钾的变化,以探究低钠饮食对IHA患者血流动力学变量和相关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结果显示,饮食干预后,与正常钠饮食组相比,低钠饮食组血压降低[收缩压:121.8 ± 12.8 mmHg对129.9±12.1 mmHg(p<0.05);舒张压:82.6±7.6 mmHg对86.4±8.2 mmHg(p<0.05);平均动脉压:95.7 ± 8.8 mmHg对100.9 ± 8.4 mmHg(p<0.05)],血清钾水平升高mmHgrong>[(3.38 ± 0.33 mmol/L对3.07 ± 0.27 mmol/L(p<0.001)]。


低钠饮食组在血压和血钾控制方面表现更好。整体人群中,70.0%的患者血压<140/90 mmHg(低钠饮食组76.0%,正常钠饮食组64.0%,p>0.05);38.0%的患者血压<130/85 mmHg(低钠饮食组56.0%,正常钠饮食组20.0%,p<0.05),28.0%的患者血压<120/80 mmHg(低钠饮食组44.0%,正常钠饮食组12.0%,p<0.05);血清钾≥3.5 mmol/L的患者占22.0%(低钠饮食组32.0%,正常钠饮食组12.0%,p=0.088)。


血压控制组(<120/80 mmHg)与非控制组(≥120/80 mmHg)在性别、基线血压和饮食类型(低钠饮食与正常钠饮食)方面存在差异。女性性别和低钠饮食是控制血压的保护因素。


该研究表明,低钠饮食可引起IHA患者血压降低和血清钾升高。女性患者在低钠饮食下更有可能实现血压控制(<120/80 mmHg)。因此研究者建议IHA患者的钠摄入量为50 mmol/d。



作者介绍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png
通讯作者

王卫庆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Journal of Diabetes》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杂志副主编。

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与科研工作30余年,在内分泌肿瘤与代谢性疾病诊治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发表JAMA,Science,Nature Medicine等研究论文5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等5项。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奖”、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十佳”医生等荣誉称号。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