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5WCLC中国之声丨以中国智慧,应对全球挑战!“中国专场”率先亮相,见证学术高光时刻

2025-09-07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image.png

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举办的2025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当地时间9月6日-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正式召开。作为全球肿瘤学界极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WCLC一直是胸部肿瘤领域前沿进展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于此,探讨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临床实践经验,思考未来发展方向。


大会首日的亮点之一就是IASLC-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肺癌防治联盟(CAALC)携手举办的WCLC联席会议,也称“中国专场”。今年主题为“肺癌治疗的全球视角:共同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专场形式上也较以往有所创新,除了多项精彩研究报告外,还加入基于临床真实病例的多学科讨论环节,亮点纷呈。


中国医学论坛报特派前方记者亲赴大会现场,第一时间传回新鲜资讯!快来跟着“2025WCLC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一起聆听前沿,纵情享受这场学术盛宴吧!

2025 WCLC 学术联播


主席致辞
集中外专家,聚全球智慧


专场在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帷幕。本届WCLC“中国专场”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与杨达伟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思阳教授以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斐教授共同担任主席,并由IASLC首席执行官Karen Kelly教授介绍了专场会议目标。


WechatIMG133.jpg

诸位主席在联合致辞中表示,在WCLC这一世界级平台上主办以“肺癌治疗的全球视角:共同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为主题的中国专场,不仅是对中国肺癌领域近年来所取得成就的国际认可,更是一次与全球同行深入交流、共谋发展的宝贵机会。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肺癌患者群体,在应对诊疗挑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本次专场旨在将这些来自真实世界的数据、案例与思考呈现给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并与国际同道携手,共同探索更有效、更精准、更可及的肺癌解决方案,最终让全球患者受益。


基于案例的多学科讨论
创新互动,共解肺癌全程管理临床难题


本次中国专场突破传统形式,精心设置了一场覆盖肺癌早、中、晚期全程的多学科病例讨论环节,成为会议的一大亮点。讨论分别围绕早期、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肺癌三个关键阶段的典型病例展开,由杨达伟教授、刘思阳教授与周斐教授进行病例汇报。

为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会议采用了创新的交流形式。与会专家通过手机扫码实时参与互动,就病例诊疗关键点发表见解并将结果实时呈现,这一形式有效促进了讲者与听众间的深度交流,为后续讨论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依据。

image.png

随后,来自病理科、放射科、胸外科、放疗科及肿瘤内科的多位专家针对病例及讨论结果进行了探讨从不同专业角度出发,结合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对肺癌诊疗过程中的难点和争议进行了剖析,并分享了各自对于治疗策略的选择和见解,展现了多学科协作在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本次专场在专业研讨之外别具匠心地设置了实时互动环节。由三位案例讨论专家发起针对议题设计及临床实践难题的现场投票,不仅增强了讲者与听众间的即时互动与沉浸参与感,更通过汇聚真实反馈,为今后优化专场内容与环节设置提供了宝贵依据,也充分体现了大会对国际学术交流模式创新与实效的双重追求。


研究专题报告
六项研究重磅发布,多维展现中国学术力量


随后,六项由中国研究者主导的重要临床研究进行了口头报告,展示了中国在肺癌诊疗领域的前沿探索和学术力量。


image.png

上海市肺科医院团队带来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的Ⅱ期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显示在LS-SCLC治疗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序贯放化疗及巩固治疗相比单纯化疗序贯放化疗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试验组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达5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5%;中位PFS期试验组未达到,对照组为11.4个月;中位总生存(OS)期试验组未达到,对照组为23.9个月。两组安全性相当,试验组未增加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该方案为难治性小细胞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image.pn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报告了“LS-SCLC放化疗后特瑞普利单抗巩固治疗:一项Ⅱ期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观察组相比,特瑞普利单抗巩固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特瑞普利单抗组中位PFS期和中位OS期均未达到,观察组分别为11.8个月和33.7个月。两组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22.9%对27.1%),且特瑞普利单抗未增加严重肺炎风险。该研究为LS-SCLC的巩固治疗提供了新证据。


image.png

广东省人民医院团队报告了“II-IIIb期LS-SCLC新辅助免疫化疗的临床结果和单细胞图谱:一项真实世界研究”,研究显示,与放化疗相比,新辅助免疫化疗序贯手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新辅助免疫化疗组18个月无事件生存率达76.6%,显著高于放化疗组的33.3%。完全病理学缓解率达50%,且完全缓解患者均未出现疾病进展。研究表明该方案可通过免疫微环境重编程发挥抗肿瘤作用,为可切除小细胞肺癌提供了新治疗策略。


image.pn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报告了“HER2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TQB2102治疗HER2异常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Ⅱ期研究”,结果显示,TQB2102显示出显著疗效。总客观缓解率(ORR)达62.7%,其中HER2突变组为61.1%,HER2扩增或蛋白过表达组为44.4%,HER2与EGFR异常共存组达100%。疾病控制率在各组均较高(87.2%~100%)。安全性方面,主要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该药物为难治性HER2异常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image.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团队报告了“抗PD-L1 ADC HLX43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初步疗效:一项I期研究”,研究显示,在标准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中,HLX43的ORR达31.9%,疾病控制率达87.0%。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难治性患者中ORR为32.8%,在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中达47.4%。安全性可控,主要为1~2级不良事件。该研究为难治性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image.png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团队报告了“IFI6高表达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阻碍NSCLC的免疫治疗反应”的研究。单细胞RNA测序研究发现,与非主要病理缓解患者相比,主要病理缓解患者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中IFI6表达显著降低。IFI6高表达通过促进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形成导致免疫治疗耐药。机制研究表明,靶向IFI6可逆转免疫抑制状态,改善免疫治疗效果。该发现为克服NSCLC免疫治疗耐药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


image.png

在“中国专场”的最后环节,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乐秀宁教授以“来自亚洲的新药‘海啸’”为题对以上研究报告进行了总结。

中国专场的设立,对于让全球的研究者了解中国肺癌发病现状、中国肺癌防治策略及目前国内肺癌领域学者们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增加了今后中外合作交流的机会。与此同时,更为促进我国肺癌领域的原创研究、原创药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搭建了强有力的国际平台,让中国强音唱响在WCLC的舞台之上!


2025 WCLC
更多现场精华,尽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中国医学论坛报 黄蕾蕾 现场发回照片

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 整理文字


2025WCLC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

邀您一起快意研究前沿,畅享学术盛宴

还在等什么?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


图片

这一次,让我们

相约盛会 · 共赴未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