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糖皮质激素目前主要应用的剂型分为两种,即全身应用剂型(口服、注射),局部应用剂型(吸入、外用)。临床上常用的全身糖皮质激素按血浆和生物半衰期可分为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和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ICS因其局部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在慢阻肺治疗中应用更为广泛。目前国内主要有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糠酸氟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和环索奈德,应用最广的为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和糠酸氟替卡松,其主要差别在于亲水/亲脂性和亲和力。其中二丙酸倍氯米松与糠酸氟替卡松均以亲脂性为主,肺部组织摄取与停留的时间长,而糠酸氟替卡松对于受体的亲和力强于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水溶性强,易穿过黏液层,起效迅速,亲和力介于二丙酸倍氯米松与糠酸氟替卡松之间。目前国内治疗慢阻肺常采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给药途径和药物作用特点见表1。
糖皮质激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其疗程、剂量、用药种类、用法、给药途径有关。其中静脉给予大剂量时可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包括面部、鼻黏膜、眼睑肿胀、气短等,但较为少见。中疗程、长疗程用药均可能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表现为多种代谢异常和病理性特征,如骨质疏松症、高血压、高血糖症等,诱发真菌、结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疱疹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此外,骨质疏松、青光眼、严重的精神病史或消化性溃疡的慢阻肺患者,应慎重给予全身激素,如必须使用需要密切随访。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ICS与全身糖皮质激素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ICS 有增加肺炎发病率的风险,发生肺炎的高危因素如下:(1)吸烟;(2)年龄≥55岁;(3)有急性加重史或肺炎史;(4)体质指数<25 kg/m2;(5)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MRC)量表>2级或存在严重的气流受限;(6)低嗜酸粒细胞(EOS)。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喉部刺激、咳嗽、声嘶及皮肤挫伤。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支气管痉挛等)。非常罕见的有白内障、高血糖症、分枝杆菌感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库欣综合征、消化不良及关节痛等。
节选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