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李嘉和 苏娅
研究背景
既往双支架技术被用作于一种挽救技术,通常用于治疗复杂血管病变或在单支架技术失败的情况下使用。近年,也有学者指出,双支架取栓术作为一线治疗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动物试验表明,双支架机械取栓与单支架机械取栓相比,造成的组织学伤害更小。2024年ISC公布了Marc Ribo团队的TWIN2WIN研究,旨在调查双支架(DS)技术是否安全,并且是否可以有更高的首次完全再通率(FPE)。
研究设计
TWIN2WIN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和盲法终点的临床研究,其中比较了两种急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EVT)策略:双支架(DS)与单支架(SS)机械取栓术。
入组标准: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主要闭塞部位位于分叉处即颈内动脉分叉处(TICA)、大脑中动脉分叉处(远端M1-MCA)、基底动脉尖。
主要终点
首次取栓后达到TICI 2c/3的比例
次要终点和安全性结局
1)最终取栓后TICI 2c/3比例。
2)根据不同闭塞部位的TICI 2c/3比例。
3)取栓次数。
4)有症状颅内出血。
5)出院时NIHSS评分。
6)90天mRS。
7)手术时间
研究结果
从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共纳入106例患者,其中单支架取栓技术比例为47.2%(n=50),双支架取栓技术比例为52.8%(n=56)。
闭塞部位:TICA 34.9%(n=37),M1-MCA 57.5%(n=61),基底动脉 7.5%(n=8)。两组间未观察到基线临床差异。
主要终点:
在双支架取栓组中,首次取栓后TICI 2c/3的比例显著高于单支架组(46.6% vs. 24.0%, p=0.015)。
次要终点:
最终取栓后,双支架组达到TICI 2c/3的比例数值上略高于单支架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根据不同闭塞部位,TICA和MCA的双支架组TICI 2c-3的比例数值上高于单支架组。
在双支架组中,总取栓次数的中位数显著低于单支架组(1 vs. 2,p=0.026)。
双支架组的有症状颅内出血比例数值上高于单支架组(6.4% vs 4.3%)。
双支架组的出院时NIHSS评分低于单支架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双支架组的90天时mRS 0-1分的比例高于单支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6% vs. 12.5%, p=0.23)。
双支架组和单支架组的手术时间几乎相同(00:47 vs. 00:45)。
在双支架组中,挽救技术的使用比例数值上低于单支架组。在第二次或第三次通过时放置双支架的患者中,TICI2-3与单支架组差异较小(72% vs. 71%)。
研究结论
在接受EVT的卒中患者中,相比单支架技术,双支架技术的首次取栓后完全再通率升高,次要终点中最终再通率相似、取栓次数减少、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
研究点评
双支架取栓技术既往被认为是一种对于血管壁条件较好、单支架和/或血栓抽吸取栓失败的分叉部顽固性高负荷量血栓的补充技术应用,TWIN2WIN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其作为一线治疗的安全性和首次取栓后的再通率升高,期待更大样本量研究证实其对临床预后的有效性。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壹生华山特约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