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尹婧哲
患儿男,13个月,因阵发性哭闹、呕吐12小时伴大便带血入院,入院后急查B超示肠套叠,入院时患儿意识清,精神稍差,入院后给予患儿空气灌肠、补液治疗后患儿精神好转,痊愈出院。
小儿肠套叠是儿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
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
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
1.阵发性哭闹
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等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
2.呕吐
多在腹痛、哭闹数小时后发生,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时可伴有胆汁;晚期为梗阻性呕吐,呕吐带大便样物。
3.便血
便血为婴幼儿肠套叠的特有症状,果酱样大便是最典型的,也有的孩子大便呈黑色或淡红色血水样,血便多发生在发病后6~12小时。
肠套叠一旦发现,需及时积极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发病在48小时内的肠套叠,全身状况好可行空气灌肠复位术。
2.手术治疗
适用于病程48小时以上,伴发热、脱水等中毒症状者。
1.空气灌肠的护理
(1)心理护理
患儿会出现血便、呕吐、拒食、面色苍白、哭闹不安等表现,家长多伴有焦虑、紧张情绪,护士要详细了解病史,发病病程,向患儿家属讲解病情特点、复位过程及复位后效果,以缓解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
(2)复位后护理
①应用静脉留置针适当输液,以保证患儿水、电解质平衡,并给予患儿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
②治疗后禁食、禁水,次日可逐渐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鱼汤、稀饭等。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糖、牛奶、豆制品等产气食物和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进食后应密切观察患儿情况。
③灌肠后注意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无缓解。密切观察患儿排便、腹胀、意识等情况,病情变化时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④由于复位后肠道坏死组织毒素的吸收以及肠壁不同程度的水肿,患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腹泻,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高热患儿采取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腹泻患儿应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密切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给予抗炎补液治疗,观察患儿排便情况,同时做好肛门皮肤护理,便后以温水擦洗并涂氧化锌软膏,防止溃破及湿疹。
2.手术治疗相关护理
(1)术前护理
①术前应给予补液治疗,防止因梗阻引起肠管扩张,造成血液浓缩、水分丢失、电解质紊乱。同时应备好吸氧管、监护仪器等用物。
②向患儿家长讲解治疗方法及手术必要性,减轻家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对待患儿及家长要有耐心、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们,消除他们在新环境中的不适与陌生感。
(2)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
术后平卧6h,给予低流量吸氧 1~2L/min,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及时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发热护理
肠套叠患儿术后容易发生吻合口瘘,而一旦出现吻合口瘘,患儿的体温会有明显上升,通常会高达39℃,甚至会导致患儿高热惊厥。因此需要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变化,同时采用物理降温,例如冷敷、温水擦浴等,必要时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③胃肠功能恢复
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腹腔压力、减轻腹胀、防止吻合漏,胃肠减压期间,要求护理人员每天抽吸胃管,防止内容物堵塞胃管,并记录胃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出现异常应尽快处理,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腹部情况,注意是有否腹胀、腹肌紧张、肠鸣音改变等,同时关注患儿排便、排气情况。
④切口护理
观察敷料包扎是否牢固,有无渗血、渗液情况,切口周围有无红肿,防止尿湿敷料。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