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这次可不是网络热梗!

2022-03-19作者:壹声资讯
儿科疾病非原创 肠套叠

作者: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尹婧哲 

当宝宝腹痛、哭闹、呕吐伴果酱样大便时,要警惕肠套叠!

案例回顾

患儿男,13个月,因阵发性哭闹、呕吐12小时伴大便带血入院,入院后急查B超示肠套叠,入院时患儿意识清,精神稍差,入院后给予患儿空气灌肠、补液治疗后患儿精神好转,痊愈出院。


01
什么是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是儿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


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


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

图片

02
临床表现


1.阵发性哭闹


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等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


2.呕吐


多在腹痛、哭闹数小时后发生,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时可伴有胆汁;晚期为梗阻性呕吐,呕吐带大便样物。


3.便血


便血为婴幼儿肠套叠的特有症状,果酱样大便是最典型的,也有的孩子大便呈黑色或淡红色血水样,血便多发生在发病后6~12小时。


03
治疗


肠套叠一旦发现,需及时积极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发病在48小时内的肠套叠,全身状况好可行空气灌肠复位术。


2.手术治疗


适用于病程48小时以上,伴发热、脱水等中毒症状者。


护理措施


1.空气灌肠的护理

(1)心理护理


患儿会出现血便、呕吐、拒食、面色苍白、哭闹不安等表现,家长多伴有焦虑、紧张情绪,护士要详细了解病史,发病病程,向患儿家属讲解病情特点、复位过程及复位后效果,以缓解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


(2)复位后护理

①应用静脉留置针适当输液,以保证患儿水、电解质平衡,并给予患儿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


②治疗后禁食、禁水,次日可逐渐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鱼汤、稀饭等。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糖、牛奶、豆制品等产气食物和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进食后应密切观察患儿情况。


③灌肠后注意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无缓解。密切观察患儿排便、腹胀、意识等情况,病情变化时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④由于复位后肠道坏死组织毒素的吸收以及肠壁不同程度的水肿,患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腹泻,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高热患儿采取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腹泻患儿应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密切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给予抗炎补液治疗,观察患儿排便情况,同时做好肛门皮肤护理,便后以温水擦洗并涂氧化锌软膏,防止溃破及湿疹。


2.手术治疗相关护理

(1)术前护理


①术前应给予补液治疗,防止因梗阻引起肠管扩张,造成血液浓缩、水分丢失、电解质紊乱。同时应备好吸氧管、监护仪器等用物。


②向患儿家长讲解治疗方法及手术必要性,减轻家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对待患儿及家长要有耐心、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们,消除他们在新环境中的不适与陌生感。


(2)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 


术后平卧6h,给予低流量吸氧 1~2L/min,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及时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发热护理 


肠套叠患儿术后容易发生吻合口瘘,而一旦出现吻合口瘘,患儿的体温会有明显上升,通常会高达39℃,甚至会导致患儿高热惊厥。因此需要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变化,同时采用物理降温,例如冷敷、温水擦浴等,必要时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③胃肠功能恢复 


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腹腔压力、减轻腹胀、防止吻合漏,胃肠减压期间,要求护理人员每天抽吸胃管,防止内容物堵塞胃管,并记录胃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出现异常应尽快处理,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腹部情况,注意是有否腹胀、腹肌紧张、肠鸣音改变等,同时关注患儿排便、排气情况。


④切口护理 


观察敷料包扎是否牢固,有无渗血、渗液情况,切口周围有无红肿,防止尿湿敷料。


⑤液体疗法 


患儿长时间禁饮食,因此液体疗法非常重要。根据患儿的体重、引流量、尿量计算患儿每日输液量。根据患儿的年龄、失液量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输液速度,尽量用输液泵维持输液。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