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头颅MRI容易误诊的影像很多,部分并不为人所熟知。
蝶筛气房,易误诊为脑动脉瘤
筛窦后壁,即蝶筛板,与蝶窦毗邻,但由于后组筛窦的解剖变异较大,个体差异十分明显。
后组筛窦以中鼻甲基板为其前界,与视神经管、颈内动脉、蝶窦等毗邻。
最后筛房气化较好时,可能将紧邻颈内动脉,此时颈内动脉将向最后筛房突出形成压迹。最后筛房如发育侵入蝶骨将形成蝶窦上方的气房,称为蝶筛气房,由此直抵蝶鞍。
蝶筛气房完全改变了后组筛窦与蝶窦的解剖关系。
含气时,蝶筛气房CT显示直观,MRI可能会误认为是流空信号而诊断为动脉瘤。
蝶筛气房病变向外膨隆时(黏液囊肿常见),容易累及视神经、颈内动脉。
图1 右侧蝶筛气房,酷似脑动脉瘤
图2 左侧蝶筛气房,mimic 脑动脉瘤。女性,80岁。突发言语不清伴肢体无力6h
小结:
蝶筛气房含气体时,CT直观,MRI可能会误认为是流空的动脉瘤。
蝶筛气房由于其特殊的毗邻关系,并发黏液囊肿时可因压迫视神经或颈内动脉而症状较重,应引起重视。
来源:神经病学医学网(作者:Doctor X.)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