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IBS用药避坑指南:这些药物如何精准改善腹痛腹泻便秘

2025-09-08作者:论坛报马山资讯
非原创

有一种疾病叫作“肠易激”,全名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比较特征的表现是,比如参加考试就容易想上厕所,压力大了就肚子痛,紧张就容易腹泻,总之,出现情绪相关的因素时就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有的是以腹泻为主,有的是以便秘为主。这意味着患者的肠道结构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如炎症、溃疡、肿瘤),但肠道功能出现了异常,导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简单地说,你的肠道太敏感了。IBS通常是慢性的,症状会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Originoo_128273_206950800_l.jpg


一、IBS的3大核心信号:

腹痛或腹部不适:通常在排便或排气后有所缓解。

腹胀:感觉肚子鼓胀,像是吃了过多的食物。

排便习惯的改变:如腹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或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有时便秘腹泻交替出现(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


IBS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肠道感染、饮食、精神心理、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遗传、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多种因素有关。

640?wx_fmt=png&from=appmsg


二、常用药物分类

1.缓解腹痛和腹胀(解痉药)

匹维溴铵: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全身副作用少。通常的成人推荐剂量是每次50mg(1片),一日三次。随餐服用。解痉药不可与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同时服用,可能抵消疗效。


2.胃肠动力调节剂

马来酸曲美布汀:适用于腹泻便秘交替型(IBS-M)或症状复杂多变的患者。成人剂量通常每次100mg(1片),一日三次。餐前或餐后均可服用。


3.控制腹泻(止泻药)

洛哌丁胺:严重腹泻时临时使用(首剂4mg,后续每腹泻1次服2mg)。避免预防性长期服用用,以防便秘。

蒙脱石散:吸附肠道内毒素和气体,保护肠黏膜,轻度止泻。每次3g,一日三次。可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


4.缓解便秘(导泻药)

-渗透性泻药:

聚乙二醇:安全、温和、耐受性好,适合长期使用。需足量饮水。

-容积性泻药:

聚卡波非钙:起效较缓慢,副作用较小,需足量饮水。每次0.1g(2片),一日三次。

-促分泌药(较新处方药):

利那洛肽:激活肠液分泌,能同时改善便秘和腹痛。早晨空腹服用,每次290μg胶囊。主要副作用是初始治疗时可能引起腹泻(通常短暂)。

注意: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不宜长期使用。


Originoo_87032_25496823_l.jpg


5.肠道非吸收性抗生素

利福昔明:在肠道局部发挥抗菌作用,减少致病菌过度繁殖,短期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主要用于腹泻型IBS(IBS-D),副作用少,适用于反复发作。每次200mg,一日四次。


6.低剂量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小剂量)。可减轻腹痛、改善腹泻和调节神经作用。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如舍曲林(小剂量)。可能对伴有焦虑抑郁的腹泻型IBS更有效。

注意:用于IBS时剂量远低于治疗抑郁症的剂量。


7.其他辅助药物:

益生菌:某些特定菌株(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株)可能对部分患者缓解腹胀、腹泻有效。

640?wx_fmt=gif&from=appmsg

IBS所有类型:腹痛明显者解痉药是基础。请务必记住:所有用药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获取针对你个人情况的具体用药方案和建议,不要自行诊断或用药,并结合积极的生活方式管理,才能最有效地控制IBS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640?wx_fmt=png&from=appmsg
640?wx_fmt=png&from=appmsg
640?wx_fmt=png&from=appmsg

来源:岭南药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