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怎样才能不让医疗腐败,成为窝案悬案

2020-09-17作者:壹声热点
其他

点击右上方【热点】,查看更多.gif

与其从腐败的警示教育中去获得改革的动力,不如在日常管理流程中建立防火墙和底线意识。

微信图片_20200916130756.png

       
自2020年7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医疗行业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下达以来,媒体及朋友圈开始陆续出现各省各级医疗机构不同级别的院长、科长、临床主任们下马的新闻,而“窝案”又是医疗腐败案例中的突出特色。

我们从《行动方案》解析入手,看看能不能帮助大家建立起对风险的基本认知,从而避免对“权力”的盲目自信及崇拜,掌握一些避险及职业安全的基本逻辑:
1
《行动方案》的基本依据和检查路径

法律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管理行业必须管行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谁主管谁负责。

检查路径及范围:以信访、举报、部门协作等途径,全面深入排查线索,重点检查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在(介绍入院、检查、治疗、手术等环节)的医疗活动中,索取或收受患者及家属以及各种名义赠送的“红包”礼金 ,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违规违法行为。除以上以外:重大资金使用的相关采购、基建、信息化建设以及人事进、提、用等环节仍然是持续的监察热点。
2
纪检监察的工作方法

自17年以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策体制改革的调子定下来后,纪检检察工作通过几轮能试尽试的试点探索以后, 纪检监察工作被明确赋予了实施:谈话、讯问、询问、查询、冻结、调查、查封、扣押、搜查、勘查、鉴定、留置12项措施的权力。并且基于这12项措施有着严格的流程和管理规范。

在《行动方案通知》下 发后所开展的医疗机构巡视工作,即使没有信访、举报等线索来源,指定被巡查的单位,从建立巡查小组办公室为起点,调取医院会议纪要、文件、合同、财务报表、往来流水、凭证等,即可开展线索、痕迹、循证、证明等全证据链形成的检查工作。

监察工作的开展往往始于:如何查找线索,并建立检查方向和对象,形成完整的具有结构性的证据链,从而基于证据轴的主要方向,把链上的相关人物、时间 、事件进行排查,进而实证。
3
必须强化建设的公立医院内控流程

我们相当一部分的公立医院内控流程往往不经推敲。从院长到行政职能科室,再到临床科室主任和大夫,对于位置和权力沉迷导致于眼高于顶,从而忽略了“权力防线”建设。每次在公开课上,我都会有一节时间专门来解析政策,并且谈规范管理与监督监察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日常管理,建立工作痕迹,以工作痕迹形成管理证据链,最终实现医院日常管理的在合法的前提下安全、高效运营。而这些,并非只是概念、或理论,而是通过职能到事件、再到简报、会议纪要、票据凭证都要建立以人为中心、以时间线串起事件起始和结束的闭环流程。这个过程,也是我们医院管理中,行政管理如何实现规范化、公开化、进而对行政职能科室能建立可视化的管理和考核的基本功。通过对行政职能科室事件简报流程的不断推动和完善,公开呈现,以形成互相的制衡力量,做到这点,什么巡查都可以做到平常应对。

4
频频落马的高危科室的简单举证推演
(以下无实际事件人事对照,纯属虚构推演)

1、传统打法:药、耗、械:有罪推定

基于有罪推定原则,以“临床用量”为逻辑起点在医院供应商中建立向多向追踪机制,1)追向临床:用量最多科室及主任,简单判定是否是主适应征应用(其实根本不用),按用量排名最高往下,选出主要科室主要人员,定向追踪该人员与药械等用量增长以来的相关的可在院内管理中实证追踪到票据或日常管理的学习、差旅、学术、请假等相关的票据、行程等等,与供应商建立相关性分析。2)延伸自非临床:进而建立关联人、分管人员建立近年活动轨迹相关性分析。3)主要领导责任有罪推定,关联性举证及证伪、证实。

技术服务费、外出考察费、赞助费、研究会学术交流费等等各种名目的浮出水面则是必然。医商合作交流,行业学业会协会、医疗机构与医药、械、耗相关企业的行为底线等等都是建立在“临床用量”的前提下形成的相关变化关系。

2、大数据电子病例精准举证

电子病历所记录的临床痕迹,不只是为支付依据,更是医生在临床医疗过程中所有合法和违法的点滴记录。一份病历的非指征用药是医疗质量问题,一个时期内的所有的病历中统计出来的非指征用药,就不只是医疗质量的问题了。一个医院所有手术病人,按高计费耗材使用进行排名,可以排出可追踪到大夫个人、供应商、及药剂科或耗材科等管理部门的所有问题。

进而,建立长期供应商的主要负责人,或法人社会关系网调查,更可以呈现出一堆问题。(相当一部分高值耗材供应商的厂家法人,明显就是临床主任本人,或家属,或……)

3、文件形式检查都能掀翻的重大项目和重大资金使用问题:

会议记录本、会议纪要、会议文件、相关论证文件、相关论证流程、采购招标流程、进场后的管理等形式正确的文件证实或证伪,项目期内,期中、期后相关负责人的生活、工作痕迹的重要变化。流程与形式正确与否往往在第一个环节中即可通过书面文件检查方式来完成。而基于文件检查的结果,再决定下一步的工作开展。

对文件的形式检查,很容易暴露问题,并且建立起相关人、相关事件等所有问题的树状关系。比如说:有些会议记录本中赫然出现过“这个项目既然是XXX领导交待的关系,我们还是要走一下组织流程。”



题后话

与其从腐败的警示教育中去获得改革的动力,不如在日常管理流程中建立防火墙和底线意识。同事发来的“五天之内,四川一家医院总务科科长、药剂科主任、院长塌方式腐败……”并告诉我,谷院长出事了,我想起了在成都公开课现场时,几个院长和主任围在我身边问:周老师,行政科室每周都写周报、简报,这个工作量大不大??把行政科室的周报,向全院公开,合适不合适??

在管理中,拥有行政权力,并不表示拥有绝对权力,同时,最有力量的权力不是上下级管理,沉迷于上下级权力的人则表示你还处在封建家奴社会,最有力量的权力制衡机制是公开,公开其本身就是简单、高效和持久的管理力量。

谨以此文,与各医院院长朋友们、管理者朋友们,共勉!

来源:葆德医管周嫘

声明.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