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东部战区总医院 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全军肾脏病研究所 郭锦洲 任贵生 黄湘华 刘志红
病历摘要
主诉及现病史
患者女性,48岁,因“发现蛋白尿近2年,干细胞移植后9个月”于2020年8月19日入院。
既往史
患者既往2019年11月发现右侧乳腺实性肿块伴钙化,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超声分级4A级;左侧乳腺3点钟实性肿块,BI-RADS超声分级4A级,随访稳定。2019年11月行干细胞回输,期间输注血小板20U及血浆300ml。
个人史和家族史
无特殊。
体格检查
体温36.7 ℃,脉搏87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10/75mmHg,身高168cm,体重55kg,体质指数19.5kg/m2 。慢性病容,营养良好。舌体无肥大。心肺查体未及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不肿。
实验室检查
尿检
尿蛋白定量8.32g/24h。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酶)18.7U/(g·cr),视黄醇结合蛋白(RBP)1.76mg/L。
血液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99×109/L,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计数232×109/L,C反应蛋白1.0mg/L。血生化:钙1.97mmol/L,余电解质正常,肌酐0.75mg/dl,尿素氮13.80mg/dl,尿酸267μmol/L,白蛋白21.40g/L,球蛋白13.5g/L,转氨酶正常,总胆固醇10.78mmol/L,甘油三酯5.53mmol/L,碱性磷酸酶71.00U/L。D-二聚体0.10mg/L。心脏损伤指标:TnT 0.022ng/ml,NT-proBNP 520.4ng/L。血游离轻链κ 260.0mg/L,轻链λ 9.4mg/L,κ/λ 27.66。免疫固定电泳见κ轻链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条带。体液免疫:IgG 1.71g/L,IgA 0.36 g/L,IgM 0.321g/L。
辅助检查
胸部CT
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
心脏:超声心动图所见考虑淀粉样变累及心脏。① 左室舒张功能轻度减低;② 右心纵向收缩功能减低;③ 房间隔中部考虑房间隔瘤;④ 少量心包积液。造影显示左室基底段心内膜下心肌灌注略减。消化系统:① 胆囊继发性改变;② 肝胰脾声像图未见占位。
最终诊断
1. 系统性κ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累及肾脏、心脏和皮肤,梅奥2012分期 Ⅱ期);
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诊疗分析
48岁女性,病程近2年,病史特点如下: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②血游离轻链比值异常,伴血M蛋白阳性(κ轻链型);③肾组织及皮肤脂肪组织刚果红阳性,轻链染色κ阳性,λ阴性;④心脏超声示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正常,NT-proBNP>332pg/ml;⑤骨髓流式提示存在κ轻链限制性表达的克隆性浆细胞,与血M蛋白及组织病理轻链染色一致;
⑥骨髓细胞学示浆细胞比例2.5%(<10%),同时无高钙血症、肾功能损伤、贫血及骨质破坏(CRAB)表现,可排除多发性骨髓瘤(MM)。
综上,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累及肾脏、心脏和皮肤)诊断明确。本次入院后查dFLC<180mg/L,TnT<0.025ng/ml,NT-proBNP<1800ng/L,因此梅奥2012分期为Ⅱ期。
本例患者接受硼替佐米、大剂量美法仑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M-ASCT)方案治疗后反复复发,且均未获得持续VGPR及以上血液学缓解,而t(11;14)是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IMiD)治疗AL的预后不良因素,因此继续给予以PI、IMiD或美法仑为基础的化疗预期疗效不佳。文献数据表明,达雷妥尤单抗(DARA)在复发和新诊断AL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制定DARA治疗方案。
治疗和随访
患者于2020年8月20日给予DD方案(DARA联合地塞米松)治疗,DARA单次剂量900mg(16mg/kg),首次用药分2天使用(400mg d1,500mg d2)。DARA用药前1小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氯雷他定胶囊、异丙嗪注射剂和甲泼尼龙注射剂,用药期间给予地塞米松20 mg维持静滴预防过敏反应。治疗过程顺利,无不适。8月24日复查dFLC由250.6mg/L降至4mg/L,κ/λ比值由27.66降至1.8,评估血液学VGPR。第1疗程每周给药1次,4针后评估血液学达CR。1个月后开始第2疗程,每 2 周给药一次。末次随访时间2020年12月8日(第8针DARA后2周),血液学持续CR,肾脏仍无反应(图2)。
讨论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疾病,异常浆细胞分泌的淀粉样纤维丝沉积于组织和器官,导致器官功能受损,主要累及心脏、肾脏和肝脏。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方案被认为是新诊断AL型淀粉样变性的标准疗法,血液学CR率为23%~47%。也有研究认为BD方案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并不能提高缓解率和改善预后,而BD诱导序贯HDM-ASCT方案1年和2年CR率分别达到67.9%和70%。即便如此,新诊断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2年死亡率仍达到40%。因此,对于IMiD和PI治疗无反应或者PD的患者,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案。
DARA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的
相关研究
DARA是全人源IgG1 κ型单抗,特异性靶向Ⅱ型跨膜糖蛋白CD38分子,通过直接作用、Fc依赖机制和免疫调节机制发挥抗浆细胞作用。在新诊断和难治复发性MM患者,DARA单药或联合治疗显示出良好抗肿瘤效果,且无严重心脏和肾脏毒性。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同样表达CD38,为DARA在AL型淀粉样变性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6年梅奥医学中心首次报道DARA治疗2例复发AL型淀粉样变性均获得血液学CR且仅有轻微输注相关反应(IRR)。同年9月启动的一项Ⅱ期临床研究纳入40例复发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给予6个疗程DARA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47.5%患者获得VGPR及以上疗效,其中VGPR为40%,2年总体生存率(OS)达到74%。2017年4月启动的另一项Ⅱ期临床研究采用DARA单药治疗直至PD或出现不能耐受毒副作用,最长给药24个月。86%患者达到VGPR及以上疗效,其中CR率3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达到28个月。多项回顾性研究同样显示良好疗效,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4%~86%,其中CR达到8%~40%,VGPR达到23%~53%。
DARA治疗的给药方案
目前文献报道DARA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的给药方案源自MM,采用4周1疗程,单次剂量16mg/kg。前8周每周给药1次,第9~24周每2周给药1次,第25周开始每4周给药1次。DARA治疗复发AL型淀粉样变性的疗程并不统一。临床研究显示,DARA治疗6个疗程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1.2%,中位PFS 为24.8个月,维持治疗2年的中位PFS为28个月,而在真实世界中维持治疗的2年未切换治疗方案(TTNT-free)生存率为62%。本例患者肿瘤负荷较低,且治疗反应好,考虑到治疗费用等因素,在第1疗程结束后4周才启动第2疗程,并将用药间隔延长至2周,仍能维持血液学CR。因此,DARA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无需照搬MM用药模式。DARA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1~2级IRR发生率为5%~47%,3级IRR发生率0~10%。常见的IRR包括胸闷和(或)呼吸困难(49%)、咳嗽(30%)、鼻塞和(或)流涕(24%)、眼部不适(18%)及恶心和(或)呕吐(18%)。
病例特点
本例患者接受第1针DARA治疗后评估血液学VGPR,4针后评估CR,与文献报道一致。研究显示,47.5%患者在第1针用药后获得PR及以上疗效,其中32.5%达到VGPR。第1针用药后的dFLC水平和dFLC下降幅度可用于预测血液学反应。如4针用药后未获得血液学缓解,继续用药仍难以获得缓解。3个月时获得深度缓解(dFLC<10 mg/L)的患者3年TTNT-free生存率为82%,而未达到深度缓解组仅有25%。本例患者未出现IRR。
器官功能缓解依赖于循环中受累轻链的清除,获得VGPR及以上血液学缓解的患者更易获得器官缓解。本例患者血液学快速缓解,但随访16周仍未观察到肾脏反应。研究显示,DARA治疗复发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心脏获得首次反应和最佳反应的中位时间为12.8~20周和44~67.2周,肾脏获得首次反应和最佳反应的中位时间为18~24周和51.6~54周。只要血液学仍处于缓解状态,即使在治疗6~12个月后仍未出现器官反应也不建议增加药物剂量或者调整治疗方案。截至末次评估,本例患者仍处于肾病综合征状态。
本例患者骨髓浆细胞存在1q21扩增和t(11;14)。梅奥骨髓瘤分层及风险调整治疗(mSMART)分层系统将1q21扩增和t(11;14)分别归入MM的高危组和标危组。在AL 型淀粉样变性中t(11;14)是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约 50%~60%患者的骨髓FISH检测到t(11;14),约1/3患者检测到1q21扩增。1q21扩增是美法仑联合地塞米松(MD方案)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的预后不良因素,但不是BD方案的预后不良因素。t(11;14)则明显影响BD方案在AL型淀粉样变性的疗效和预后。此外,t(11;14)也是IMiD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的预后不良因素。DARA治疗复发AL型淀粉样变性的研究则显示,1q21扩增是影响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危险因素,而t(11;14)与更好的EFS相关。本例患者接受BD、HDM-ASCT等方案疗效不佳、反复复发,考虑与浆细胞存在1q21扩增和t(11;14)相关,但在接受DARA治疗后获得血液学缓解。
小结
对于蛋白酶体抑制剂、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难治性AL型淀粉样变性,特别是骨髓FISH存在t(11;14)的患者,达雷妥尤单抗能获得快速、深度的血液学缓解,且安全性良好。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2022年6月23日A4-A5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