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一季)干货精选
本文限时上线30天,逾期下线!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吴娟娟
审校:北京协和医院 范思远 周立新
不同抗血小板药物通过对不同靶点的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减少白色血栓的形成。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通常为两种不同机制的抗血小板药。对于部分急性缺血性卒中,双抗能够有效预防卒中复发,同时也有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不能无选择无期限地应用双抗。
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史上,已有许多临床试验为双抗治疗提供了证据,但试验的入组标准、药物用法和疗程、临床终点指标及结局不尽相同,虽部分在指南中有所体现,但临床医生在运用双抗治疗时仍存在许多误区及盲点。本文总结了关于双抗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建议。
双抗治疗的使用情况及证据来源
(点击查看大图)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部分内容尚未获得指南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谨慎选择。在某些情况下,双抗治疗虽然可能有更大获益(预防卒中复发),但可能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由于有很多相关临床试验在开展时已经排除了不适宜双抗治疗的人群,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权衡双抗的获益与风险之后进行决策。
卒中发生机制与双抗
对于是否运用双抗治疗,卒中发生的机制是重要决定因素。理论上双抗治疗应当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原位血栓形成及动脉-动脉栓塞发病机制的卒中有效,CHANCE研究亚组分析也有此提示,但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较少。
一般不推荐双抗用于心源性、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除非影像学提示穿支动脉病变相关卒中,伴早期进展或预警综合征,此种情况下双抗可能获益,急性期双抗短时程获益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临床运用中仍存在误区和盲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权衡预防卒中复发的获益和出血的风险之后明确是否给予双抗治疗,保证患者利益最大化。
发病24小时内的非心源性高卒中复发风险的急性TIA患者(ABCD2≥4)和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NIHSS≤3分)是缺血性卒中进行双抗的最强适应证。
吴娟娟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范思远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医学博士,201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同年至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周立新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重症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重症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学论坛报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