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目前,关于急诊小肠镜检查的时间节点定义并不统一。2015年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SGE)发布指南将其定义为出血发生的14 d以内,而在2022年更新版的ESGE指南中则推荐在48~72 h内完成DAE检查。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与非急诊小肠镜检查相比,急诊小肠镜(入院24 h内)可提高显性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率,但二者在隐性出血患者病因诊断率方面差异并不显著。在这项研究中,对于显性出血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小肠镜检查者的病因诊断率为100%,而入院2 d及以上完成小肠镜检查者,其病因诊断率则为57.1%。
事实上,对于显性疑似小肠出血患者,数十项研究及多项Meta分析证实,急诊小肠镜检查可有效提高病因诊断率。在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中,作者比较了不同时间内小肠镜操作对显性疑似小肠出血的诊断率,发现24 h内组、24~72 h组、3~7 d组以及7 d以上组之间的诊断率分别为90.6%,67.9%,68.3%和44.8%,大多数研究均证实,出血72 h内的小肠镜检查病变诊断率在70%~90%,显著高于出血72 h之后小肠镜检查组的病变诊断率(30%~50%)。因此对于显性疑似小肠出血,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进行早期小肠镜检查(72 h内)。
对于可疑小肠血管性病变导致出血的患者,早期/急诊小肠镜检查尤其重要。在一篇关于早期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显性疑似小肠出血诊断率与治疗率的Meta分析中,8项双臂研究比较了早期小肠镜与非早期小肠镜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率,其中3项研究证实早期小肠镜(72 h内)对血管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7.5%比18.5%,30.4%比21.9%,13.1%比8.7%)。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在早期小肠镜组中血管性病变的构成比为3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60%,进一步佐证了早期小肠镜在小肠血管出血灶中的诊断价值。
参考诊治流程见图1。
注:CTA指CT血管成像;CTE指CT小肠成像;MRE指磁共振小肠成像;DSA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AE指经动脉栓塞止血;DAE指器械辅助式小肠镜;OGIB指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图1 疑似小肠出血诊治流程
来源: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小肠出血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23版)[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3, 40(12): 949-96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