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磅!吉大一院杨弋、郭珍妮教授团队发现,远隔缺血适应可改善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

2025-09-19作者:论坛报寒夜资讯
原创



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杨弋、郭珍妮教授团队于《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了题为“Remote ischaemic conditioning improves outcomes of ischaemic stroke treated by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the SERIC-EVT trial”(IF:35.6)的文章——旨在评估远隔缺血适应(RIC)是否能改善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神经功能?小编将研究重点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图片






研究背景





对于合并大血管闭塞(LVO)的AIS患者,EVT是当前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方式。研究显示,71%的患者在EVT术后可实现血管再通,但获得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仅为46%。因此,探索有望改善EVT术后预后的辅助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RIC是一种具有多器官保护作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最初用于心脏保护,后逐步拓展至脑、肾和肝等其他器官的保护领域。近期研究表明,对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AIS患者,RIC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神经保护治疗手段,且疗效确切。但在接受EVT治疗的患者中,其疗效仍不明确。因此,SERIC-EVT研究旨在探索RIC在接受EVT治疗的AIS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这种非药物、无创的辅助治疗手段在AIS患者中的应用提供高级别证据支持。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中国25家医院开展,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单盲且结局指标设盲的对照临床试验。

纳入标准:① 年龄≥18岁,性别不限;② 症状发作24 h内确诊为AIS,且符合当前前循环LVO治疗指南,接受EVT治疗;③ EVT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NIHSS评分范围为0~42分,评分越高提示脑卒中严重程度越高);④ 发病前mRS评分≤2分[mRS评分范围为0分(无症状)~6分(死亡)]。

主要排除标准:RIC的禁忌证,包括:① 上肢严重软组织损伤、骨折或血管损伤;② 急性或亚急性静脉血栓形成;③ 动脉闭塞性疾病;④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⑤ 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显示存在脑疝和中线移位。

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RIC组(袖带压力200 mmHg,每日2次,持续7 d),另一组为假RIC组(袖带压力60 mmHg,每日2次,持续7 d)。

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EVT后90 d获得良好功能预后(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次要有效性结局指标:① EVT后24 h及7 d(或出院时)的NIHSS评分与巴氏指数(BI);② EVT后90 d mRS评分为0~1分的患者情况;③ EVT后90 d mRS评分的分布情况;④ EVT后7 d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⑤ EVT后7 d内血管再通率。

主要安全性结局指标7 d内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比例。次要安全性结局指标:① 7 d内符合海德堡出血分类标准定义的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② 90 d内的死亡率;③ 所有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以及与RIC相关的不良事件。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498名患者,其中10名患者因未接受任何干预措施被排除,最终488名患者(RIC组244人,假RIC组244人)被纳入改良意向性治疗(mITT)分析。90 d随访时,有16名患者失访(RIC组5名,假RIC组11名);442名患者(RIC组224名,假RIC组218名)按照试验方案完成了干预。

1. 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 EVT后90 d 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

RIC组:61.1%的患者;假RIC组:48.9%的患者[未校正风险比(RR) 1.25,95%置信区间(CI) 1.06~1.47,P=0.009]。

2. 次要结局指标

(1)EVT后90 d mRS评分为0~1分的患者比例:RIC组44.8%,假RIC组33.9%(未校正RR 1.32,95%CI 1.05~1.66,P=0.017)。

(2)EVT后90 d mRS评分分布的未校正胜率比(WR) 1.36,95%CI 1.06~1.75,P=0.014,这意味着在随机选取的每一对患者中,RIC组患者获得更优结局的概率是假RIC组患者的1.36倍。

(3)EVT后7 d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RIC组的患者占比为4.2%,假RIC组为10.3%(未校正RR 0.41,95%CI 0.20~0.83,P=0.013)。

(4)对于其他次要结局指标,包括EVT后24 h及7 d(或出院时)的NIHSS评分与BI、EVT后7 d内血管再通率,未校正分析中未观察到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图片

改良意向性治疗分析中的主要与次要结局指标

图片

改良意向性治疗分析中90 d mRS评分的分布情况


3. 主要安全性结局指标:EVT后7 d内出血转化发生率

RIC组和假RIC组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7.7%和35.2%(RR 1.07,95%CI 0.85~1.35,P=0.53)。

4. 次要安全性结局指标

(1)7 d内sICH发生率:RIC组和假RIC组的患者比例均为5.5%(RR 1,95%CI 0.47~2.11,P>0.999)。

(2)90 d内的死亡率:RIC组和假RIC组的患者比例8.8%和9.9%(RR 0.89,95%CI 0.51~1.56,P=0.686)。

(3)所有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以及与RIC相关的不良事件未见统计学差异。

图片

安全性分析集中的安全性结局指标







研究结论





与假RIC相比,RIC治疗可显著改善接受EVT的AIS患者90 d预后,减少7 d内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且未增加颅内出血风险。RIC是一种有望改善接受EVT的AIS患者神经功能的干预手段。





doi: 10.1093/eurheartj/ehaf570. 



END
图片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神经编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