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孙英贤教授介绍高血压降压新标准确立及降压理念的更新 | 第36届长城会盘点十大心血管原创研究

2025-11-14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3比1.jpg


10月16—19日,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GW-ICC/AHS.25)在首都北京盛大召开。在10月17日举办的“中国心血管最新临床研究盘点”专场以临床需求为核心导向,集中呈现我国原创与主导的大型随机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成果,内容覆盖介入策略优化、心外科术式改良、血压管理新标准、房颤消融技术创新与基层慢病数字化干预等前沿主题,为全球心血管病防治提供中国方案。


本专场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岩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张毅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共同主持。























张岩教授、张毅教授、候静波教授主持本环节


研究1 :王建安院士讲FLAVOUR Ⅱ研究 | 第36届长城会盘点十大心血管原创研究

研究2:No-touch 技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三年随访结果:PATENCY 研究


高血压降压新标准确立及降压理念的更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孙英贤教授



孙英贤教授在会议中围绕“高血压降压新标准确立及降压理念更新”展开报告,厘清了强化降压的核心争议与临床方向。



报告追溯了高血压认知的历史演变:1911年,德国医生Frank将病因不明的高血压命名为“Essential Hypertension”,认为其是维持组织灌注的代偿性反应,心血管疾病先驱Paul White 甚至提出“不应试图降压”。这一传统认知长期影响临床实践,部分人担忧强化降压会引发低血压、肾损伤,或出现“J曲线现象”(过度降压增加心血管风险)。



近年来,SPRINT、STEP等多项大型RCT奠定了强化降压的循证基础,2024年ESC指南等也已推荐130/80 mmHg为血压管理目标。但孙英贤教授指出,现有指南多依据心血管事件相对风险下降,对强化降压的“绝对净获益”(获益与风险的权衡)缺乏充分证据。



为此,他牵头基于6项大型高质量RCT开展分析。结果提示,强化降压的获益-风险比(即净获益)为1.14(95%CrI:1.03~1.25),即患者整体从中获益大于风险。即便在将肾脏不良事件(如肾功能恶化)纳入加权分析后,强化降压的净获益仍保持正值为1.13(95%CrI:1.01~1.24),这意味着即使考虑肾脏风险,强化降压方案在大多数患者中依然是有益的。



研究成果在ESC 2025的“最新突破性临床科学(Late-Breaking Clinical Science,LBCS)”专场进行报告,并同步于《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2024年ESC指南联合主席 John W. McEvoy教授在同期评论中肯定该研究价值,称其为“具备充分统计效能的强化降压证据”,指出“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危险概念”,应被摒弃。孙英贤教授强调,这一突破标志着高血压管理迎来拐点,传统代偿性高血压认知成概念应该成为历史,所有成年高血压患者均应尽早启动强化降压治疗。




中国医学论坛报小塔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