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输注化疗药要谨防外渗

2024-03-30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非原创

化疗药物外渗是化疗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到外周组织中,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如若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1.沿血管走向出现烧灼样疼痛或局部肿胀。


2.外渗部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炎性反应,严重者出现大水泡、成簇疱疹及局部紫斑溃疡、坏死。


3. 皮肤出现紫黑色,局部紫斑溃疡、坏死,由中心向外逐渐蔓延,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皮下组织坏死,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4. 沿血管静脉通路方向串状皮疹,沿静脉走向局部可见浅表红斑、奇痒、水肿、触痛,个别患者伴有心悸、不适等症状,是“静脉怒张”反应的主要特征。停止用药后,1天内症状可以缓解。



如何预防外渗?

1、患者应主动告知护士既往的包括糖尿病、四肢血管病变等病史,有助于静输液部位的选择。


2、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严密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3、输液侧肢体适当制动


4.在治疗完成化疗后,可使用30~50毫升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冲管,以免受到残留物刺激。


5.拔针后,顺血管方向竖压法按压穿刺点 3 ~ 5 分钟,以免穿刺处渗血。



发生药物外渗后护士和患者需要做什么?

1.患者在早期发现化疗药物外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输入化疗药物过程中一旦出现静脉穿刺点周围的疼痛或肿胀等药物外渗时,应首先关闭输液开关及时告知护士。


2.扇形封闭:并非所有药物都要给于扇形封闭。护士及医生会首先评估您发生外渗药物的种类、发生外渗的部位、面积、药液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来对您进行需不需要进行封闭处理的判断。


3.化疗药物外渗 24~ 48 h 应先抬高患肢,减少毛细血管内压力,促进渗出液吸收。


4.局部外敷 根据渗出液的性质及局部皮肤温度的改变可考虑予以局部的冷敷或者热敷。化疗药物外渗发生 24 ~ 48h 内,局部给予干冷敷或冰敷 ,每次15-20分钟,每天≥4次;奥沙利铂、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局部外渗应进行干热敷,成人热敷温度控制在50 ~ 60℃之间,患儿热敷温度低于 42℃;皮肤局部红肿,除了用湿敷50%硫酸镁或外敷中药如,如意金黄散等消肿贴,还可以涂擦氢化可的松软膏,喜疗妥药膏等。

经过上述处理之后,化疗药物外渗的部位一般可以逐渐好转,大多数并不会影响您的生活质量。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化疗药物推荐患者采取深静脉置管(包括PICC置管、输液港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化疗药物外渗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保护了患者的外周静脉,减少了外周静脉炎的发生。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大内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