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
8月29日—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 2025)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大会首日,北京时间8月29日14:15,5部临床实践指南/共识正式更新!
先看目录⬇️,点击可跳转
《2025 ESC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临床共识声明》[本篇]
医护人员需了解并认可心理健康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供全面、综合的医疗服务。
医护人员应致力于采用符合当地需求的多学科“心理-心脏团队”(Psycho-Cardio team)模式。
ACTIVE原则(包括认知关联、检查评估、工具应用、实施干预、主动变革、效果评估,即Acknowledge、 Check、Tools、Implement、Venture、Evaluate)可作为将心理健康护理整合到心血管临床实践中的实用方法。
对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心理社会风险因素进行筛查,有助于完善健康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评估。
鉴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高发,且会导致不良预后,对这类患者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十分重要。
初始筛查可采用包含两个问题的简易量表,若提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再使用更长的经验证量表进一步评估。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宜采用“阶梯式护理”模式,心理健康护理的强度需根据患者个体需求调整。
现有证据显示,心理干预对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有一定效果(中低水平证据)。但对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死亡率的证据较弱或不存在。
对合并心理健康问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等药物治疗时,需权衡利弊,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照护者在患者健康和治疗依从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他们自身也常面临心理健康挑战,因此需制定策略评估并支持照护者的心理健康。
重度精神疾病(SMI)患者的心血管预后较差。应采取措施减少病耻感,并为这类患者提供符合指南推荐的最佳心血管护理,尤其要关注治疗依从性及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需仔细评估患者的特定特征(例如性别、年龄、衰弱状态、社会经济地位、合并症、合并用药情况等),这些特征会影响心血管疾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需要个体化干预方案。
点击可跳转
《2025 ESC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临床共识声明》[本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