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房颤动,该控制节律还是控制频率?

2020-07-27作者:论坛报木易经验
心律失常

医生:我已经被诊断为心房颤动了,医生给我开了美托洛尔,据我所知,美托洛尔也被用来治疗心绞痛,但我很少有胸痛。我是否应该换一种药物来控制病情?


针对患者上述的疑问,本期,权威君特请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邓海主任为大家解答。


心房颤动发作时,心脏跳动非常快且不规则,心脏不能有效地把血液泵出去供应身体所需,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疲乏等症状。如果心脏跳动长期保持在较快的状态,可能引起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您的生活质量。



微信图片_20200727153953.jpg


对于房颤患者的心律管理,包括两个方面:


01

频  率

也就是心跳快慢的控制。主要是在房颤发作持续过程中,使用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的药物,将心室跳动频率控制在90-110次/分以下,这样可以避免过快心室率引发的上述并发症。



02

节  律


就是心脏跳动的规律性的控制。可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射频或者冷冻消融(含内外科消融)等措施帮助恢复和保持稳定的心律。节律控制主要适用于有症状或希望获得节律控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或者是房颤引发心衰、持续时间尚短(一般是1年内)、患者有节律控制意愿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目前我院节律控制的1年内成功率在50%-90%左右。


房颤患者选择哪一种的心律管理措施,会由医师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房颤的类型、是否有房颤相关的症状、是否合并心衰或者卒中,以及其他临床状况等做出判断并给出方案。美托洛尔既有治疗心绞痛的作用亦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医师给您使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意味着您的房颤类型属于持续性房颤、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且心率控制可能更优于节律控制的综合判断。


此外,心率控制还可以选择地尔硫卓、地高辛等药物,但地尔硫卓不宜与美托洛尔合用,而地高辛多用于这两种药物单用不能达到心率目标或者合并心衰的情况下,因此综合考虑,目前使用美托洛尔应该是更为适合您病情的选择。


微信图片_20200727153958.jpg


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患者而言,单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房颤节律的办法,已被证实并不比单纯的心率控制更好,此外,抗心律失常药物需要在医师的指导并严格管理下服用,以避免其出现引发心律失常的作用而导致不良后果。


同时,需要提醒您注意的是,房颤发作时,因心房出现快速抖动(频率达到350-600次/分),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尤其是左心房梳状肌发达而收缩功能较差,左心耳容易发生血流淤滞,导致左心房特别是左心耳部分容易形成附壁血栓,而栓子容易脱落,脱落后随着血流运动,导致外周动脉栓塞,最常见的栓塞部位是大脑、肠系膜以及肾的动脉,患者发生脑梗死、缺血性肠梗阻以及肾梗死等功能障碍。


房颤患者在同时有心衰、高血压、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年龄65岁或以上等情况时,以上血栓风险更加明显,需要服用华法林、达比加群、阿哌沙班或利伐沙班等抗凝血药物来预防中风。

当然,如果您因为不能服用抗凝药物,或者在服药期间仍然发生了中风的话,您还可以接受左心耳封堵治疗以防止发生中风。



专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200727155010.jpg


邓  海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一区副主任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主任医师


学科专业:


心血管内科,起搏电生理


教育经历:


1994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2005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硕士,2010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起搏电生理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英国伯明翰大学cardiovascular science research fellow。


学术任职:


第十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第十一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脏康复学组委员第四届广东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秘书第四届广东省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房颤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人民医院房颤中心秘书


来源:心血管权威发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