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急性心梗患者的康复运动管理

2018-04-06作者:论坛报心血管资讯
冠心病心肌病

据调查显示,中国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每年新增100万人,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冠心病引致的急性心梗,且死亡率随年龄的上升而增加,40岁开始显著上升且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急性心梗发病人群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已严重威胁公众的健康。

急性心梗患者的康复是综合的长期计划,美国公共健康服务中心定义的心脏康复包括医疗评价、运动处方、纠正心脏危险因素、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而在我国公布的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则包括运动、营养、药物、戒烟和心理五个部分内容,其中运动训练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指导急性心梗患者进行运动训练

I期康复运动

I期康复运动主要针对住院患者的早期运动,包括CCU和普通病房,目的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的恢复,增加患者自信心,减少心理痛苦,减少再住院,避免卧床带来的不利影响(如运动耐量减退、低血容量、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等)。

时间窗依病情个体化,一旦脱离危险期即开始。稳定患者入院24h内,不稳定患者卧床时间宜延长,可3~7天待病情稳定后进行。内容有病情评估,患者教育,日常生活指导,运动指导。运动指导适应证可以以过去8h内没有新发或再发胸痛,无明显心力衰竭失代偿征兆,过去8h内没有新发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没有进一步升高。运动量较静息心率增加约20次/min,感觉不大费力(Borg评分<12)来评估。

1.jpg

注:被动运动—►坐起—►双脚悬挂床边—►床旁站立—►床旁行走—►病室内步行—►1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步行试验

II期康复运动

II期是在出院后早期(2周-数月内)医院内监护下运动,每次活动持续1-1.5小时。运动训练内容包括有氧运动、阻抗运动及柔韧性训练等,每周3-5次心电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每次持续30~90min,共3个月左右。推荐运动康复次数为36次,不低于25次。

确定运动强度

● 运动强度是最大摄氧量的50%-80%或低于无氧阈值

● 最大心率的60%-80%或目标心率法(不受β受体阻滞剂影响): ( HRmax×静息心率)×0.4~0.6 + 静息心率

● 自我感觉劳累程度  Borg计分表:12-16。

评价整体心肺功能的CPET综合评价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生理、以及骨骼肌系统对同一运动应激的整体反应;测定人体在休息、运动及运动结束时的恢复期每一次呼吸的氧摄取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和通气量(VE),及心率、血压、心电图;结合患者运动时出现的症状,全面客观地把握患者的运动反应、心肺功能储备和功能受损程度。 

心肺运动试验的重要指标:峰值VO2、无氧阈时的VO2和心率、恢复过程中的氧动力学、最大换气比值、肺通气量和呼吸储备、VE/VCO2斜率。

运动心电图的指标:试验时间、预计METs;心肌缺血情况;各阶段心率;各阶段血压;室性心律失常。

多项研究已经证实6MWT与VO2peak有良好相关性,可初步估算运动强度。

心肌梗死后至少5周,且应在连续4周有医学监护的有氧训练之后进行一系列中等负荷、持续、缓慢、大肌群、多次重复的阻抗力量训练,可利用自身体质量(如俯卧撑)、哑铃或杠铃、运动器械及弹力带等,每次训练8~lo组肌群,躯体上部和下部肌群可交替训练,每周2~3次或隔天1次,运动过程中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不要憋气,避免Valsalva动作。

2.jpg

Ⅲ期终生康复运动

居家或社区康复,无人监督或远程监护下进行。亦称社区或家庭康复期。急性心梗的时间窗在6个月-1年后,关键是维持已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

监护强度:低危患者无需医学监护,中高危患者仍需监护。

运动危险相关3因素:年龄、心肌梗死的危险度(高危、中危、低危)、运动强度。在医生监督下运动训练发生心血管事件率为1/5万~1/12万(每患者-小时运动)。

3.jpg

表: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

低危患者与大多数成年人一样,可以在无监护条件下进行锻炼;中、高危患者应延迟运动,或在医生/康复治疗师监护下进行锻炼。

急性心梗患者运动康复训练的安全性

合适运动量的主要标志

运动后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全天感觉舒适,无持续的疲劳感;无症状或原症状未加重,饮食、睡眠良好;运动后脉搏、血压不能在6~8min内恢复者,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加以调整;若脉搏次数不增加或增加较小,说明运动量不足,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应逐量加以调整。

运动注意事项

  • 运动时间:选择在下午为宜,餐前、后2h为宜

  • 安全合适的环境:空气新鲜、清洁卫生、阳光充足

  • 穿着:宽松、舒适、通气、吸水好的衣服

  • 运动前后:不宜大量饮水,避免增加心脏和胃的负担运动后:不要立即热水洗澡,以防血管扩张,出现头晕、恶心,运动停止后先用毛巾擦干汗水,再用温水擦身,有助于消除疲劳或防止感冒。休息15min后洗澡,水温40℃左右

来源:国际康复会议与展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