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神经损伤后的重症治疗

2021-09-26作者:论坛报沐雨经验
非原创 神经损伤

1.中枢神经系统有哪些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有独特的特点,如:代谢率高、对代谢底物要求较高、代谢底物储存不足、脑血流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剪切力会导致脑组织出现形变和损伤、修复能力有限。


2.脑损伤的变化过程是?

脑外伤后脑组织有复杂的变化过程。受伤刚开始的时候,脑血流减少,脑血流自我调节功能受限,这个时候非常容易出现脑缺血。缺血会导致离子泵功能衰竭和持续的细胞水肿。对于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来说,这种细胞水肿和血肿一起,共同造成了早期的颅内压升高。受伤12~24小时之后,脑血流开始增加,产生一种相对的高灌注状态。这种脑血流增加是这个时间段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升高的因素。48小时之后,血脑屏障完整性降低,引起血管性水肿,进一步增加了颅内压。上升所说的病理变化在不同人群上有所不同,而且可以在任何时间内同时出现。对这些变化熟练掌握有助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3.神经损伤后的管理核心是?

脑灌注压是神经损伤后管理的核心,其计算公式是:CPP = MAP- ICP - CVP,目前CVP很少被计算在内。脑灌注压在50~150 mmhg之间的时候,脑血流保持不变(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曲线右移)。同时,原发性损伤形成之后,要积极处理这种原发损伤,然后积减少继发性损伤如脑缺血、脑充血,这牵涉到氧耗、癫痫控制等诸多方面。总结来讲,对于脑损伤患者需要:优化氧输送、保证脑灌注、控制颅内压、减少氧消耗。


4.初始复苏有什么注意事项?

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来说,避免脑灌注压下降是最基础的。缺氧和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是脑外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要避免。同时,神经损伤的患者气道自洁能力下降,同时呼吸驱动力也会减弱,气管插管的可能性增加。治疗是复杂的、全面的,牵扯到压力、氧合、电解质、体温、血糖等诸多方面。

脑外伤复苏参考指标

来自handbook of ICU therapy

英国教材

1.ICP<20 mmHg

2.CPP:60~70 mmHg

3.如果没有测量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维持MAP 80 mmHg以上

4.SpO2≥97%

5.PaO2≥11 kPa(82.5 mmhg)

6.PaCO2 4.5-5.0 kPa (33.75~37.5 mmhg)

7.体温≤37.0 ºC

8.血糖6~10 mmol/L

注:初始治疗后,要对上述指标及时滴定、改进。


5.脑电图与脑血流的关系是?

脑电图活动和脑血流、脑代谢关系密切,可以用来诊断脑组织早期缺血。在脑缺血发生后,脑电图会变成慢波节律、振幅降低,甚至是振幅消失。意识状态抑制越深,脑电图异常越明显。


6.如何理解脑灌注压?

脑血管(CBF)、脑灌注压(CPP)、脑血管阻力(CVR)之间密切相关,公式为:CBF=CPP/CVR,也就是说灌注压增高,脑血流增加;血管阻力降低,脑血流降低。但脑血管有自我调节功能,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时候,脑血管阻力也跟着波动,以维持脑血流不变。正常的CPP为70~100 mmHg。病理状态下,脑血管阻力可因为脑血管狭窄或痉挛而增加。脑血管阻力低,而脑灌注压正常,可导致脑充血。


7.无创脑氧饱和度仪的监测理论基础是?

这是无创监测方法,使用红外线频谱法,穿过头皮和颅骨,达到脑组织数厘米,然后进行血氧测定,主要测得的是大脑静脉氧饱和度(SvO2),低于55%为异常。另外,有创监测脑组织的氧分压(PbO2),如果PbO2数值<10 mmHg,提示脑缺血。


8.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监测(SjvO2)的理论基础是?

SjvO2代表脑混合静脉的饱和度,可反应脑氧供需平衡,任何脑氧消耗增加或脑氧供减少的因素都可使得SjvO2降低,其正常值为55%~75%,<50%提示脑氧供不足。但需要知道,两侧的SjvO2往往不同,可有5%的差异,且SjvO2反应的是一侧脑氧合,无法代表局部,同时,如果混合有颅外段血流,可影响其准确性。


9.脑微透析监测是什么?

放置导管到脑组织中,脑组织细胞外液中的一些成分会进入到微透析导管中,通过导管引流到外侧,然后通过一些方法,监测这些液体中的成分,从而评估脑细胞外液中相关物质的浓度,可监测的物质有:乳酸、ph、丙酮酸、葡萄糖、甘油、尿素等。乳酸和丙酮酸的比例超过25提示潜在的缺血。


10.颅内压监测在临床中如何使用?

颅内压受到脑组织、脑血流、脑脊液的影响。颅内压升高指的是颅内压>15 mmHg,如果颅内压≥20 mmHg,就需要进行降颅内压处理。有创颅内压监测可通过放置导管来监测颅内压力,准确性依次是:脑室、脑实质、硬膜下、硬膜外。


11.TCD在脑损伤中如何使用?

经颅多普勒可用于监测脑血流。正常的TCD脑血流图呈现出3峰2频1阻的特点,具体见下图:

微信图片_20210902112937.jpg

在TCD上,我们可以测量几个参数,分别是Vs、Vd、Vm、Pi,具体见下:

Vs收缩峰值流速:依赖于上游血管的决定因素:心输出量、同侧颈动脉血流速度、动脉血压。

Vd舒张期末流速:反映下游血管阻力。

Vm动脉平均流速:综合考虑血管中不同元素的不同速度的平均流速,随着CBF降低而降低。

PI搏动指数:PI=(Vs-Vd/Vm,评价动脉的顺应性和弹性,反应远端血管阻力;PI升高提示远端血管阻力增高(大脑顺应性下降,提示颅内压增加、低碳酸血症),PI降低提示远端血管阻力降低(提示:痉挛、充血、动静脉畸形)。正常范围是:0.60~1.05

脑血流变化

血流增快提示:动脉狭窄、血管痉挛、代偿增快、充血、动静脉畸形。

血流减慢提示:容量不足、狭窄、脑死亡、缺血、盗血。

12.TCD的形态和速度如何评估?

首先,形态改变如下图:

微信图片_20210902112941.jpg

从左到右,依次分析:1.正常血流(坡跟鞋);2.舒张期血流增加,提示高灌注(松糕鞋);3和4:远端血管阻力增加,提示颅内压增高,预示脑缺血(高跟鞋)。

脑血流方面,一般来讲,Vm>85 cm/s提示血流增快,Vm<30 cm/s、Vd<20 cm/s提示血流减慢。除了颅内血管血流之外,还需评估颅外颈动脉血流速,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LR指数,指的是MCA中Vm /ICA中Vm。LR < 3提示高血流动力学状态 即颅内外血流速度均增加。LR >3提示脑血管痉挛。


13.如何理解Lindegaard指数?

Lindegaard指数(LR)是MCA中Vm/ICA中Vm;LR<3:提示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即颅内外血流速度均增加。LR>3:提示脑血管痉挛。


14.脑损伤时候,脑灌注压维持的参考范围为?

脑血流有自我调节功能,在脑灌注压一定范围内,脑血流维持不变。但脑损伤的时候,脑血管自我调节功能受损,此时,脑血流和脑灌注压可呈直线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脑灌注压≥70 mmHg,但也要避免其大于120 mmHg。


15.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有哪些注意事项?

呼吸功能障碍可导致低氧和二氧化碳异常,这都会引起脑继发性损伤,因此要维持氧合,维持二氧化碳在正常范围内。对于GCS<8分的,应当考虑气管插管。对无法拔管的,尽早气管切开。另外,PEEP可影响静脉回流,引起颅内高压,因此,对于脑损伤患者,调整PEEP要慎重,常规情况下,要维持PEEP≤10 cmH20。


16.渗透性利尿的药物有哪些?

渗透性利尿可降低颅内压,药物有:甘露醇、甘油果糖、高渗盐水。甘露醇维持的时间为4~6小时,甘油果糖一般每12小时使用一次。


17.早期康复对于脑损伤患者的作用是?

对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是安全的,可以获得巨大收益,即便如此,早期康复锻炼实施起来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有研究指出,昏迷程度较深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往往接受康复锻炼的时间更晚。

18.脑损伤患者阶梯性管理指的是?

有教材指出,脑损伤患者可采用阶梯性管理,参考图如下:

微信图片_20210902112946.jpg


来源:慢慢学重症(我有一支去甲肾)

200 评论

查看更多